問九華何處飛來道場莊嚴 悟三乘這般望去水月空明

佛教11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問九華何處飛來道場莊嚴
下聯:悟三乘這般望去水月空明

對聯備註:

(安徽九華山甘露寺大雄寶殿)

參考注釋

九華

(1).山名。在今 安徽青陽縣 。舊稱 九子山 。因有九峰如蓮花,故改為今名。 唐 李白 《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序:“ 青陽縣 南有 九子山 ,山高數十丈。上有九峰如蓮花……予乃削其舊號,加以 九華 之目。” 宋 陸游 《入蜀記》卷三:“ 九華 本名 九子 , 李太白 為易名。”主峰 天台峰 ,有 化城寺 、 百歲宮 、 回香閣 和古拜經台等古剎名勝,與 峨眉 、 五台 、 普陀 等山合稱 中國 佛教四大名山。參見“ 九子山 ”。

(2).宮殿名。 後趙 石虎 建。《拾遺記·晉時事》附 南朝 梁 蕭綺 錄:“ 石虎 席捲西京,崇麗妖虐,外僭和鸞文物之儀,內修 三英 、 九華 之號。” 齊治平 註:“ 九華 ,宮名。”《清一統志》:“ 後趙 石虎 建,以三三為位,故謂之 九華 。”

(1).重九之花,指菊花。 晉 陶潛 《九日閒居》詩序:“余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2).花朵繁茂。喻婦德昭彰。 北周 庾信 《周儀同松滋公拓跋夫人尉遲氏墓志銘》:“標梅三實,無闕其時;夭桃九華,能修其政。”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道場

[Taoist or Buddhist rites (performed to save the souls of the dead);place where the Taoist or Buddhist rites are performed] 道士或和尚做法事的場所,也指所做的法事

莊嚴

[solemn;dignified;stately] 佛家語。佛家對表相事物,或心理行為的道德意義的修飾、加強,稱為莊嚴。今人以端莊而有威嚴為莊嚴

三乘

三乘車。每乘四馬。 殷 商 時為下大夫的儀制。《禮記·少儀》:“貳車者,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鄭玄 註:“此蓋 殷 制也。”

(1).佛教語。一般指小乘(聲聞乘)、中乘(緣覺乘)和大乘(菩薩乘)。三者均為淺深不同的解脫之道。亦泛指佛法。《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為中乘,受十二因緣;上根人為大乘,則俢六度。雖階三乘,而要由修進萬行,拯度億流,彌歷長遠,乃可登佛境矣。”《西遊記》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 潘飛聲 《甘露寺》詩:“荒苔佛座參三乘,老樹僧房坐六朝。”

(2).道教語。謂以 元始天尊 所傳為大乘上法,屬洞真部;以 靈寶天尊 所傳為中乘中法,屬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傳為小乘初法,屬洞神部。《雲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詳觀四輔。”

這般

(1) [such]∶如此,這樣

這般仔細的一個人

(2) [like this]∶像這個樣子

水月

(1).水和月。 唐 劉禹錫 《洞庭秋月行》:“山城蒼蒼夜寂寂,水月逶迤繞城白。” 宋 楊萬里 《夜離零陵留二絕簡諸友》:“思歸日日只空言,一棹今真水月間。”

(2).指明淨如水的月亮。 唐 鄭谷 《南康郡牧陸肱郎中辟許棠先輩為郡從事有寄贈》詩:“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花月痕》第十回:“小飲偶然邀水月,謫居猶得住 蓬萊 。”

(3).水中月影。常形容明淨。 唐太宗 《大唐三藏聖教序》:“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 唐 李白 《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詩:“觀心同水月,解領得明珠。”

空明

(1).空曠澄澈。 唐 韓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航 北湖 之空明,覷鱗介之驚透。” 宋 蘇軾 《記承天寺夜遊》:“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特指月光下的清波。 宋 蘇軾 《前赤壁賦》:“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

(3).指空曠澄淨的天空。 宋 蘇軾 《海市》詩:“東方雲海空復空,羣仙出沒空明中。”

(4).指洞澈而靈明的心性。 宋 蘇轍 《讀舊詩》詩:“老人不用多言語,一點空明萬法師。”

(5).形容心性洞澈而靈明。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三書》:“誠知書中有書,書外有書,則心空明而理圓湛,豈復為古人所束縛,而略無張主乎!” 謝覺哉 《不惑集·再談“想”》:“旦則是心裡空明,不雜成見,不自以為是。”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