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讓為德以屈為伸忍三分物情自順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退一步樂意無窮

名勝陝西15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以讓為德以屈為伸忍三分物情自順
下聯: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退一步樂意無窮

對聯備註:

(陝西:旬邑唐家莊園)

參考注釋

三分

(1).謂一分為三。《左傳·襄公十一年》:“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今天下三分, 益州 罷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清 唐孫華 《涿州懷古》詩:“三分 巴蜀 功成後,魂魄猶應戀故都。”

(2).指 三國 史話。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京瓦伎藝》:“ 霍四究 説《三分》, 尹常 賣《五代史》。”

(3).十分之三。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牛小姐盤夫》:“到如今,骨自道且説三分話,不肯全拋一片心。” 茅盾 《子夜》十七:“他們是不肯隨便放過的,況又有三分酒遮了臉。”

十份中的三份。《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七兮” 唐 孔穎達 疏:“此梅雖落,其實十分之中尚七未落,已三分落矣。”

物情

(1) [principle]∶情理

物情世態

(2) [human feelings]∶人情

(3) [popular feeling]∶人心

事多放濫,物情生怨

知足不辱

自知滿足就不會招致羞辱。《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晉書·列女傳·涼武昭王李玄盛後尹氏》:“今國雖小,足以為政,知足不辱,道家明誡也。” 清 姚瑩 《與余小坡書》:“ 漢 二 疏 ,辭官歸里,所謂知足不辱者也。”亦作“ 知止不辱 ”。 漢 荀悅 《漢紀·宣帝紀二》:“太傅 疎廣 謂少傅 受 曰:‘吾聞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元史·察罕傳》:“﹝ 察罕 ﹞嘗以病請告……顧 李孟 曰:‘知止不辱,今見其人。’”

知止不殆

謂適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險。《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漢書·疏廣傳》:“ 廣 謂 受 曰:‘吾聞“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宋 蘇軾 《黃州安國寺記》:“﹝ 繼連 ﹞為僧首七年,得賜衣,又七年,當賜號…… 連 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謝去。”亦作“ 知足不殆 ”。 漢 荀悅 《漢紀·宣帝紀二》:“太傅 疎廣 謂少傅 受 曰:‘吾聞“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退一步

(1).指為人處事禮讓三分,不與人爭。《宋史·道學傳四·李燔》:“﹝ 燔 ﹞因誦古語曰:‘分之所在,一毫躋攀不上,善處者,退一步耳。’” 元 王德信 《集賢賓·退隱》套曲:“退一步乾坤大,饒一著萬慮休。”《水滸傳》第四五回:“他教丈夫收了肉店,我若便和他分辯,教 楊雄 出醜。我且退一步了,卻別作計較。”

(2).表示稍微後退。《綠野仙蹤》第七四回:“只是行軍之際,退一步便要算規避。”

(3).後退另謀出路。 萬迪鶴 《達生篇》:“人們都是這樣的:當事到臨頭的時候,就會作退一步的想法。”

樂意

(1) [be pleased;love]∶甘心願意

可憐的傢伙仍然樂意移居美國

(2) [be willing to; be agreeable to]∶願意提供

樂意幫忙

無窮

[infinite;boundless;inexhaustible;endless;interminable;unending] 沒有窮盡;沒有止境

接天蓮葉無窮碧。——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樂亦無窮。——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無窮逸致。——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受享無窮。——清· 黃宗羲《原君》

傳之無窮。

後患無窮

無窮的悔恨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