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用美材不勝收高知古齊知今百萬甲兵均自此堂發軔 至公書院無私植周中規拆中矩三千桃李悉從吾道依歸
對聯全文
上聯:堪用美材不勝收高知古齊知今百萬甲兵均自此堂發軔
下聯:至公書院無私植周中規拆中矩三千桃李悉從吾道依歸
對聯備註:
(林其籠題海南至公書院)
參考注釋
美材
(1).優良的木材。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或以嘉名取寵,或以美材見珍。” 明 吳承恩 《贈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詩序:“美材取於既成,碩果食於方熟。”
(2).不凡的資質。《韓非子·奸劫弒臣》:“人主無法術以御其臣,雖長年而美材,大臣猶將得勢擅事主斷,而各為其私急。”《韓詩外傳》卷六:“美材也而不聞君子之道、隱小物以害大物者,災必及身矣。”
不勝
[be unequal to;cannot bear (stand)] 受不住,承擔不了。勝:承受,經得起
刑人如恐不勝。——《史記·項羽本紀》
驢不勝怒;蹄之。——唐·柳宗元《三戒》
高知
[senior intellectual] 高級知識分子的簡稱
百萬
(1) [million]
(2) 一百個萬;一千個千,實數
(3) 虛指,言數量極多
伏屍百萬。——《戰國策·魏策》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三國志·諸葛亮傳》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甲兵
(1) [armour and weaponry;military equipment]∶鎧甲和兵器
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詩·秦風·無衣》
甲兵頓弊。——宋· 蘇軾《教戰守》
(2) [soldier in armout]∶兵士或軍隊
抑王興甲。——《孟子·梁惠王上》
發軔
(1).拿掉支住車輪的木頭,使車前進。借指出發,起程。《楚辭·離騷》:“朝發軔於 蒼梧 兮,夕余至乎 縣圃 。” 朱熹 集註:“軔,搘車木也,將行則發之。”《淮南子·兵略訓》:“故得道之兵,車不發軔,騎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詩:“余時游名山,發軔在遠壑。” 明 徐霖 《繡襦記·結伴毘陵》:“赴京都,已發軔,親友皆無贐。” 雷昭性 《中國立憲之觀察與歐洲國會》:“譬諸行道,發軔即乖,雖追風追電,亦愈覺支離。”
(2).動用,動員。《尉繚子·兵談》:“富治者,民不發軔,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開端。 張彥遠 《法書要錄》卷九載 唐 張懷瓘 《書斷下》:“茲又論夫文字發軔,牋翰殊出。” 金 元好問 《奉直趙君墓碣銘》:“萬物並流,至君而止。司南聖塗,發軔伊始。”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瑞雲》:“此奴終身發軔之始,不可草草。” 聞一多 《文藝與愛國》:“我們的愛國運動和新文學運動何嘗不是同時發軔的?”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一篇七:“ 中國 立憲運動的具體的表現大約是發軔於戊戌政變。”
(4).猶發跡。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詩》:“ 韓子蒼 獻 王將明 生日二十絶句,內一絶句云:‘萬里青霄發軔時,驊騮絶足看賓士。’” 明 鄭若庸 《玉玦記·對策》:“繩樞賤貧,分柴桑終淹此身。一朝發軔,向楓陛躬逢湛恩。” 明 唐寅 《顧君滿考張西溪索詩餞之故為賦此》:“功名發軔qing8雲8路,長願存心在ze8民。”參見“ 發跡 ”。
至公
(1).最公正;極公正。《管子·形勢解》:“風雨至公而無私,所行無常鄉。”《呂氏春秋·慎大》:“ 湯 立為天子, 夏 民大説,如得慈親,朝不易位,農不去疇,商不變肆,親 郼 如 夏 ,此之謂至公。”《後漢書·荀彧傳》:“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
(2).科舉時代對主考官的敬稱。謂其大公無私。 唐 劉虛白 《獻主文》詩:“不知歲月能多少,又著ma8衣待至公。” 宋 歐陽修 《與吳正獻公書》:“某向以孤危之跡,當羣論洶湧之時,猶賴至公遏以清議,保全至此,恩德可量。”
書院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 舊時地方上設立的供人讀書或講學的處所
顧憲成重修 東林書院的時候清楚地宣布,他是講 程朱學說的。——《事事關心》
無私
(1) [selflessness;disinterested;inselfish]∶不只是顧自己的利益
無私奉獻
(2) [unselfishness]∶沒有私心
中規
(1).同圓規相符。《荀子·勸學》:“鞣以為輪,其曲中規。”
(2).引申為合乎準則、要求。《禮記·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行以肆夏,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 唐 白居易 《寓意詩》之一:“天子建明堂,此材獨中規。”
中矩
合乎曲尺的標準。《周禮·考工記·輿人》:“圜者中規,方者中矩。”《莊子·徐無鬼》:“吾相馬,直者中繩,曲者中鉤,方者中矩,圓者中規,是國馬也。” 漢 崔瑗 《草書勢》:“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員不副規。”
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後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晉書·謝尚傳》:“夫無後之罪,三千所不過。”《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數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桃李
[peaches and plums]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爭榮鬥豔、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吾道
我的學說或主張。《論語·里仁》:“子曰:‘ 參 乎!吾道一以貫之。’” 唐 杜甫 《屏跡》詩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學傳二·楊時》:“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書》:“聞 孫逸仙 亦倡是説,竊幸吾道不孤。”
依歸
(1).依託;依靠。《書·金縢》:“嗚呼!無墜天之降寶命,我先王亦永有依歸。”《後漢書·光武帝紀上》:“維宗室列侯為 王莽 所廢,先靈無所依歸,朕甚愍之。” 宋 曾鞏 《越州趙公救災記》:“天子東向憂勞,州縣推布上恩,人人盡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為得其依歸。” 徐特立 《我和黨有歷史上不可分離的關係》:“馬日事變時,左派渙散,沒有組織,在政治上失其依歸。”
(2).尊奉;遵循。 唐 李翱 《謝楊郎中書》:“竊惟當茲之士,立行光明,可以為後生之所依歸者,不過十人焉。” 明 馬中錫 《辠言》:“ 太公 竭力依歸以樹勛名, 伯夷 則極口唾斥以豁憤恨,是何大異也!” 蕭乾 《一本褪色的相冊》:“萬眾青年所依歸的 魯迅先生 ,竟於十月十九日的黎明……棄我們而溘然長逝了。”
(3).目的;宗旨。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羅台山》:“ 臺山 之學,以九容為規矩,以九思為主縡,以有物必有則為依歸。” 孫中山 《制定建國大綱宣言》:“《建國大綱》者,以掃除障礙為開始,以完成建設為依歸。” 鄒韜奮 《抗戰以來·開場白》:“記者執筆寫本文時,遇有所檢討或批評……以有益於國家民族為依歸,決無意攻訐任何方面或任何個人。”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
對聯推薦
對聯:禮敬慈尊三身圓現 虔誦佛號萬德齊彰
佛教,8字對聯對聯:對喬木,思世臣,有詔追懷鮑司隸;
輓聯,名人名家對聯:千疇競秀豐收景 萬馬奔騰改革圖
春聯,馬年,7字春聯對聯:報曉雞聲拂曉鐘聲聲聲悅耳
春聯,12字春聯對聯:無路庭前重見母 有時夢裡一呼兒
輓聯,7字對聯對聯:慧眼光中,開半畝紅蓮碧沼;
名人名家,名勝,北京,陶然亭,13字對聯對聯:送藥行醫到戶 扶傷救死為人
醫院,6字對聯對聯:過石奇不盡 出林香更浮
名勝,5字對聯對聯:望若神仙,貴壽無極; 實生賢哲,邦家之光。
名人名家,10字對聯對聯:桔井流香三世業 杏林飛雨萬家春
藥店,7字對聯對聯:義氣乾霄,近指白雲開覺路;
名人名家,名勝,關帝廟,13字對聯對聯:鴻爪溯前塵昔年舊雨經過鎖院開時同角逐
輓聯,名人名家對聯:行藏以道,出處因時,使無三顧頻煩,亦與水鏡鹿門,甘心肥遁;
名人名家對聯:如月之恆 如日之升
壽聯,分齡男壽,八十壽,4字壽聯對聯:春日人人共樂 江山處處皆春
春聯,6字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