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為法,如夢如幻如泡影如露珠,作如是觀,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三昧諸相身,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此何以故,身皆具足,乃大名身。

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一切有為法,如夢如幻如泡影如露珠,作如是觀,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下聯:三昧諸相身,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此何以故,身皆具足,乃大名身。

對聯備註:

(明-巫三祝《龍川霍山藏經堂聯》)

參考注釋

一切

[whole;entire;all] 所有

一切不事事。——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豈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沈括《夢溪筆談》

常覺一切事。——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有為

佛教語。謂因緣所生、無常變幻的現象世界。《金剛經·應化非真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泡影

(1) [naught;visionary hope,plan,etc.]∶毫無效果狀態;毫無意義結果;落空

(2) [zilch]∶無,零

我想當一個商界代言人的願望一夜之間化成了泡影

露珠

[dew] 泛指露水在冷的物體表面上凝結的水珠

作如是觀

語出《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後用於泛指對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宋 蘇軾 《答孔子君頌》:“物去空現,亦未嘗生。應當正遠,作如是觀。” 魯迅 《而已集·大衍發微》:“只作如是觀,雖然太煞風景,對不住正人君子’們,然而我的眼光這樣,也就無法可想。”

何況

(1) [let alone]∶不消說

一項改革都會經過不少曲折,更何況一場革命

(2) [furthermore]∶更加

學好本民族的語言尚且要花許多力氣,何況學習另一種語言呢

(3) [what is more]∶表示進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用法基本上同“況且”

何況供百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你去接他一下,這兒不好找,何況他又是第一次來

非法

[illegal;unlawful] 不合法

非法手段

非法的行為

三昧

[(Budd.) purity and calm arising from correct relization;knack;secret] 佛教用語,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領,真諦

正令筆扛鼎,亦未造三昧。——陸游《示子過》

深得其中三昧

諸相

佛教語。指一切事物外現的形態。《維摩詰所說經·弟子品》:“法常寂然,滅諸相故。” 唐 李邕 《五台山清涼寺碑》:“示立諸相而無所立,廣度羣生而無所度。” 唐 高適 《同諸公登慈恩浮圖》詩:“香界泯羣有,浮圖豈諸相。”

無人

(1).沒有人才。《左傳·文公十三年》:“﹝ 士會 ﹞乃行。 繞朝 贈之以策,曰:‘子無謂 秦 無人,吾謀適不用也。’” 金 元好問 《曲阜紀行》詩之八:“吾謀未及用,勿謂 秦 無人。”

(2).沒有人;沒人在。《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秦王 屏左右,宮中虛無人。” 三國 魏 應璩 《與侍郎曹良思書》:“足下去後,甚相思想。《叔田》有無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風人之作,豈虛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詞:“深院無人,黃昏乍拆鞦韆,空鎖滿庭花雨。”參閱《詩·鄭風·叔于田》。

無我

[anatta;anatman] 佛教基本教義之一,斷言否認靈魂、本體或任何其他先於任何現象存在的永久的物質實體的存在

眾生

(1) [all living creatures]∶一切有生命的,也指人和動物

芸芸眾生

(2) [domestic animal] 〈方〉∶畜生

何以

(1) [how]∶用什麼

何以教我

(2) [why]∶為什

何以出爾反爾

具足

(1).猶具備。 漢 王充 《論衡·正說》:“善善惡惡,撥亂世反諸正,莫近於《春秋》。若此者,人道、王道適具足也。”《百喻經·認人為兄喻》:“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復多錢財。” 元 德異 《<壇經>序》:“一一法門,具足無量妙義。” 郭沫若 《盲腸炎·向自由王國的飛躍》:“我是相信在產業未進步、物質條件未具足的國度中以實現社會主義為目的之政治革命是愈早愈好的。”

(2).充足。 許地山 《債》:“說到具足生活也是沒有涯岸的。”

大名

(1) [one's formal personal name]∶某人的正式名字

(2) [your name]∶對方名字的敬稱

(3) [great reputation]∶顯赫的名氣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