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會際艱危,聯軍搆釁,兩宮蒙塵,獨能挈東南半壁以還之朝廷,安土保民,江督忠誠同卓識; 家庭徵福壽,早步金門,再持玉尺,更歷任封圻卅載而入參樞密,鞠躬盡瘁,難兄文達有前規。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時會際艱危,聯軍搆釁,兩宮蒙塵,獨能挈東南半壁以還之朝廷,安土保民,江督忠誠同卓識;
下聯:家庭徵福壽,早步金門,再持玉尺,更歷任封圻卅載而入參樞密,鞠躬盡瘁,難兄文達有前規。

對聯備註:

(清-歐陽霖《挽張之洞聯》)

參考注釋

時會

(1).猶時見。古代帝王不定期地朝會四方諸侯。《周禮·秋官·大行人》:“時會以發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 鄭玄 註:“時會,即時見也,無常期。” 睡虎地 秦 墓竹簡《為吏之道》:“命書時會,事不且須。” 宋 蘇軾 《論齊侯衛侯胥命於蒲》:“《周禮》,大宗伯掌六禮以諸侯見王為文,乃有春朝、夏宗、秋覲、冬遇、時會、眾同之法。”

(2).當時的機遇或特殊情況。 漢 班彪 《北征賦》:“故時會之變化兮,非天命之靡常。” 宋 蘇軾 《廣州東莞縣資福寺舍利塔銘》:“其見伏去來,皆有時會,非偶然者。”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佛法因緣有時會,興廢非人力歟。”

(3).時機;時候。 清 吳趼人 《雜說》:“此非後生者之具有特別聰明也,老人不幸未生於此時會也。” 郭沫若 《盲腸炎·為‘五卅’can3怒吼》:“同志們,時會到了,我們趕快團結起來奮鬥!” 李大釗 《“今”與“古”》:“他以為真理不是於任何時會的好機會中可以尋得的。”

艱危

[difficulties and dangers confronting a country] 艱難險阻

聯軍

[allied forces;united army; allied troop] 為了某種需要把幾支隊伍聯合起來組成一個統一的軍隊

搆釁

亦作“ 搆釁 ”。1.製造爭端。《南史·梁武陵王紀傳》:“ 圓照 字 明周 ……帝特愛 紀 ,故遣以副 紀 。 紀 之搆釁,悉其謀也。”《初刻拍案驚奇》卷十:“ 金聲 、 程元 、 趙孝 搆釁無端,各行杖警。”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肅順專款》:“ 肅順 每自請分見兩宮,於召對時,詞氣之間,互有抑揚,意在搆釁。”

2.發生爭執;作戰。《清史稿·食貨志一》:“洎﹝ 乾隆 ﹞三十一年, 宜城 屯口 搆釁,以衛田例不便也。” 清 夏燮 《中西紀事·互市檔案》:“迨十年 英 國主復具方物,遣使臣附商舶來 粵 。譯其表文,則以方與 佛郎西 搆釁,恐其播謡於 中國 以間我。” 孫中山 《軍人精神教育》第一章:“此其例即如 滿清 鹹豐 時代, 英 法 聯軍因鴉片事件與 中國 搆釁。”

||

見“ 搆釁 ”。

兩宮

(1).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亦指太上皇和皇帝或兩後。因其各居一宮,故稱兩宮。《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有如兩宮螫將軍,則妻子毋類矣。” 裴駰 集解引 張晏 曰:“兩宮,太后、 景帝 也。”《漢書·張延壽傳》:“ 放 取皇后弟 平恩侯 許嘉 女,上為 放 供張……兩宮使者,冠蓋不絶。” 宋 張元乾 《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詞:“兩宮何處,塞垣祗隔 長江 ,唾壺空擊悲歌缺。”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比 穆宗 登極, 肅 益跋扈難制。兩宮震怒,臚列逆跡,付廷議,罪在不赦。”

(2).東宮和上台的合稱。指太子及皇帝。 晉 潘岳 《夏侯常侍誄》:“內賛兩宮,外宰黎蒸。”《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入朝九載,歷官有六。身登三閣,官成兩宮。” 李善 註:“兩宮,東宮及上臺也。”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濯纓登朝,冠冕當世。陞降兩宮,實惟時寶。”

蒙塵

[go into exile] 舊指帝後流亡在外,蒙受灰塵

主上蒙塵。——《三國志·諸葛亮傳》

靖康年間,金人圍困 汴梁, 徽、 欽二帝蒙塵北狩,一時后妃公主被虜去的甚多。——《初刻拍案驚奇》

東南半壁

指東南半邊的江山。 清 杭世駿 《榕城詩話》卷下引 吳廷華 詩:“身經百戰兵不飢,士氣激發倍驍悍。以此克奏保障功,東南半壁推屏翰。” 清 王莘元 《星周紀事》:“風鶴之驚,千里一轍,幸 向軍門 (諱 榮 )提大兵東下,紮營 孝陵衛 ……東南半壁藉以支撐者七、八年。”

以還

[after a certain time in the past] 以來

海禁以還

明清以還

三古以還年代。——[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朝廷

[imperial court;imperial government] 君主接受朝見和處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為首的中央統治機構或君主的代稱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戰國策·齊策》

吾恐上負朝廷,下愧吾師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安土

(1).安居本土。《禮記·哀公問》:“不能安土,不能樂天。” 鄭玄 註:“不能安土,動移失業也。”《漢書·食貨志上》:“百姓安土,歲數豐穰。” 晉 潘岳 《西征賦》:“矧匹夫之安土,邈投身於 鎬京 。猶犬馬之戀主,竊託慕於闕庭。”

(2).使地方安定。《史記·秦始皇本紀》:“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罷,以令大國之君,不患不得意於海內。”

(3).安樂的地方。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違危邦而窘驚,訪安土而移即。” 明 李寅 《恆雨嘆》詩:“橫索官符歲歲來,東南未可稱安土。”

保民

(1).安民;養民。《書·梓材》:“欲至於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孟子·梁惠王上》:“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國語·周語上》:“至於 武王 ,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 韋昭 註:“保,養也。”《漢書·匡衡傳》:“蓋保民者,‘陳之以德義’,‘示之以好惡’,觀其失而制其宜,故動之而和,綏之而安。” 顏師古 註:“保,養也;陳,施也。”

(2).保護人民。《左傳·昭公十八年》:“ 子大叔 曰:‘寶以保民也,若有火,國幾亡。可以救亡,子何愛焉?’” 宋 曾鞏 《與孫司封書》:“蓋先事以為備,全城而保民者,宜責之 陳拱 ,非 宗旦 事也。”

忠誠

[loyalty;devoted,faithful;honest;loyal;staunch;truthful] 盡心竭力

忠誠無私

卓識

[brilliant ideas] 高超的見識

家庭

[family;household;house and home] 以婚姻和血緣為紐帶的基本社會單位,包括父母、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其他親屬

福壽

幸福長壽。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 盜跖 、 莊蹻 之福壽, 齊景 、 桓魋 之富強,若引之先業,冀以後生,更為通耳。”《宋史·張齊賢傳》:“ 齊賢 母 孫氏 年八十餘,封 晉國太夫人 ,每入謁禁中,上嘆其福壽,有令子。”

金門

(1).見“ 金馬門 ”。

(2).見“ 金明門 ”。

(3).代指富貴人家。《魏書·常景傳》:“夫如是,故綺閣金門,可安其宅;錦衣玉食,可頤其形。”

(4).指以黃金為裝飾的門。《封神演義》第六五回:“玉殿金門兩扇開,樂聲齊奏下瑤臺。”

玉尺

(1).玉制的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術解》:“後有一田父耕於野,得 周 時玉尺,便是天下正尺。 荀 試以較己所治鐘鼓金石絲竹,皆覺短一黍,於是服 阮 神識。”

(2).借指選拔人才和評價詩文的標準。 唐 李白 《上清寶鼎詩》:“仙人持玉尺,廢君多少才。玉尺不可盡,君才無時休。” 清 趙翼 《秋闈分校即事》詩:“淡墨纔分榜蘂香,遽持玉尺許評量。”《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一回:“只為金篦能刮眼,更將玉尺付君身。”

(3).尺的美稱。 宋 王珪 《宮詞》:“金針玉尺裁縫處,一對盤龍落剪刀。”

(4).比喻魚。 宋 楊萬里 《松江鱸魚》詩:“買來玉尺如何短,鑄出銀梭直是圓。白質黑章三四點,細鱗巨口一雙鮮。” 元 王舉之 《水仙子·春日即事》曲:“魚鱗玉尺戲晴波,燕嘴芹泥補舊窩。”

更歷

經歷,閱歷。《漢書·陳湯傳》:“丞相 匡衡 、御史大夫 繁延壽 以為, 郅支 及名王首更歷諸國,蠻夷莫不聞知。” 明 李贄 《答周二魯》:“ 五臺先生 骨剛膽烈,更歷已久,練熟世故,明解朝典,不假言矣。”

封圻

(1).封畿。《漢書·文帝紀》:“封圻之內,勤勞不處。” 顏師古 註:“圻亦畿字。王畿千里。”

(2).疆土。 宋 梅堯臣 《送何都官通判虔州》詩:“ 楚 越 封圻接,帆檣上下頻。” 鄭觀應 《盛世危言·建都》:“惟當內修政事,外固封圻。”

(3).指封疆大吏。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裕靖節公殉難》:“ 道光 年間, 靖節公 ( 裕謙 )由知府薦擢封圻。”

參樞

(1).參與中央政權的政務。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杭學游士聚散》:“ 戴慶炣 以參樞輪筆,竟作指揮,許京庠有籍無分人引試一次。”

(2).指僅次於丞相的官員。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三省》:“凡廳治皆南面,惟都臺則宰相坐東面,參樞皆西面。”

鞠躬盡瘁

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明 宋濂 《先府君蓉峰處士阡表》:“祖妣夫人與顯考鞠躬盡瘁,誓勿蹶其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選優》:“臣不敢不鞠躬盡瘁,以報主知。” 歐陽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三幕:“臣只有一片愚忠,鞠躬盡瘁。”亦作“ 鞠躬盡力 ”。 明 唐順之 《答徐存齋相公書》:“願以不計利鈍,鞠躬盡力之義,苦心其間。”

難兄

猶賢兄。 唐 無可 《送喻鳧及第歸陽羨》詩:“宗中初及第,江上覲難兄。” 宋 張元乾 《滿庭芳·壽》詞:“比 渭 濱甲子, 尚父 難兄。”參見“ 難兄難弟 ”。

前規

(1).前人的規範、規矩。《晉書·慕容垂載記》:“宜述修前規,終忠貞之節。”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刁經臣讀李衛公平泉山居詩碑有感》:“當時植珍木,豈是昧前規,廢宅長春草,故山存舊碑。” 清 龔自珍 《上大學士書》:“ 文端 未嘗奏明裁汰,未奉明文,從而沿之,以前規後隨,恐 文端 不受。”

(2).指前代的規模。《宋書·良吏傳序》:“及 世祖 承統,制度奢廣,犬馬餘菽粟,土木衣綈繡,追陋前規,更造 正光 、 玉燭 、 紫極 諸殿。”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