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道為法為則守先待後 不淫不移不屈知命達天

名勝無錫10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為道為法為則守先待後
下聯:不淫不移不屈知命達天

對聯備註:

(李玫題江蘇無錫東林書院)

對聯為道為法為則守先待後 不淫不移不屈知命達天書法欣賞

為道為法為則守先待後 不淫不移不屈知命達天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為道為法為則守先待後 不淫不移不屈知命達天】書法集字作品欣賞

參考注釋

為道

(1).猶言修道。《老子》:“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2).指矯性而為高遠難行之事。《禮記·中庸》:“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嚮導。《左傳·隱公五年》:“ 邾 人告於 鄭 曰:‘諸君釋憾於 宋 ,敝邑為道。’” 陸德明 釋文:“道,音導。本亦作‘導’。”

為法

(1).制定法律。《史記·曹相國世家》:“百姓歌之曰:‘ 蕭何 為法,顜若畫一; 曹參 代之,守而勿失。’”

(2).成為法則。 唐 韓愈 《進學解》:“吐辭為經,舉足為法。”

守先待後

猶繼往開來;承先啟後。 清 陳確 《答沉朗思書》:“夫以 程 朱 之賢,即不表章《大學》,而循循焉惟 孔 孟 之從,必可以守先待後,為一代大儒無疑也。” 清 鄭燮 《焦山讀書寄四弟墨》:“秀才亦是 孔子 罪人,不仁不智,無禮無義,無復守先待後之意。”

不淫

(1).不亂。《左傳·襄公二十九年》:“遷而不淫,復而不厭。” 漢 王襃 《洞簫賦》:“樂不淫兮,條暢洞達。”

(2).不過分。《莊子·達生》:“彼將處乎不淫之度,而藏乎無端之紀。”

(3).不惑。《詩大序》:“憂在進賢,不淫其色。”

不屈

(1).不屈折。猶言不卑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 楊伯峻 註:“雖能委曲,而不屈折。” 宋 曾鞏 《夫人周氏墓志銘》:“有詩七百篇,其文靜而正,柔而不屈,約於言而謹於禮者也。”

(2).不順從;不屈服。《後漢書·郭太傳》:“﹝ 孟敏 ﹞十年知名,三公俱辟,並不屈雲。”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儒有不屈王侯,高尚其事。”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九:“乃縛 嵩 於庭而掠之數百, 嵩 不屈。”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張夫子》:“ 明 監軍 張公春 ,於 大凌河 被擒,見 太宗 不屈。” 陳登科 《活人塘》五:“你們要記住,堅決勇敢,頑強不屈,切不能驕傲大意。”

不竭;不盡。《老子》:“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王弼 註:“故虛而不得窮屈,動而不可竭盡也。”《荀子·王制》:“使國家足用而財物不屈,虞師之事也。”

知命

(1) [the age of fifty]∶《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後來用“知命”指五十歲

年逾知命

(2) [know destiny]∶認識天命或命運

樂天知命

達天

(1).上告天帝。 明 馮夢龍 《女丈夫·洪客祈雨》:“感格原無別徑,達天惟有真誠。”

(2).明了自然規律;樂天知命。 清 鈕琇 《觚賸·三別號》:“客有問者曰:‘相地何用?’ 宮詹 自指曰:‘將以藏此軀耳。’時司寇與相國尚無恙,而 宮詹 方在盛年,遽為此語,亦足以見達天之致矣。” 清 曾國藩 《江寧府學記》:“先王之制禮也,人人納於軌範之中……教之《大學》,以達於本末終始之序,治國平天下之術。教之《中庸》,以盡性而達天。”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