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夢記前因,恰逢五百應真,似曾相識; 諸天呈壽相,但願三千世界,作如是觀。

名人名家15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一夢記前因,恰逢五百應真,似曾相識;
下聯:諸天呈壽相,但願三千世界,作如是觀。

對聯備註:

(清-耆英《廣州華林寺羅漢堂聯》)

參考注釋

前因

[antecedents] 在一個事變或事件之前發生的或起過影響作用的事情、條件、形勢或環境

戰爭的前因和後果

五百

(1).古代在官輿前導引的役卒。《後漢書·宦者傳·曹節》:“越騎營五百妻有美色, 破石 從求之,五百不敢違。” 李賢 注引 韋昭 《辯釋名》:“五百,字本為‘伍’。伍,當也;伯,道也。使之導引當道中以驅除也。”

(2).執杖行刑。《後漢書·文苑傳下·禰衡》:“ 衡 言不遜順…… 祖 大怒,令五百將出,欲加箠。” 李賢 註:“五百,猶今之問事也。”《三國志·蜀志·劉琰傳》:“ 胡氏 有美色, 琰 疑其與 後主 有私,呼五百撾 胡 。”《續通典·職官十五》:“五百本為執楚導引之人,各代皆不特置, 唐 以後皆無此職名。”

應真

謂方是真話。 唐 韓偓 《無題》詩之二:“明言終未實,暗祝始應真。”

佛教語。羅漢的意譯。意謂得真道的人。《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 王喬 控鶴以沖天,應真飛錫以躡虛。” 李善 註:“應真,謂羅漢也。” 李周翰 註:“應真,得真道之人。” 唐 王昌齡 《諸官游招隱寺》詩:“應真坐松柏,錫杖掛窗戶。” 宋 惠洪 《冷齋夜話·羅漢第五尊失隊》:“予往 臨川 景德寺 ,與 謝無逸 輩升閣,得 禪月 所畫十八應真像,甚奇,而失第五軸。”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記觀宋子昭畫》:“丙辰二月二十一日,過 商丘 宋子昭 戶部觀畫, 李伯時 白描十八應真,最為奇妙。”

似曾相識

好象認識和曾經見過。 宋 晏殊 《浣溪沙》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清 納蘭性德 《憶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詞:“風雨消磨生死別,似曾相識只孤檠。” 瞿秋白 《赤俄之歸途》一:“忽然有一位似曾相識的女郎跑來,才為我解圍。”

諸天

(1).佛教語。指護法眾天神。佛經言欲界有六天,se1界之四禪有十八天,無se1界之四處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韋馱天等諸天神,總稱之曰諸天。《長阿含經》卷一:“佛告比丘, 毗婆屍菩薩 生時,諸天在上於虛空中,手執白蓋寶扇,以障寒暑風雨塵土。” 南朝 宋 謝靈運 《曇隆法師誄》序:“且三界迴沉,諸天倏瞬。”《敦煌變文匯錄·頻婆娑羅王后宮綵女功德意供養塔生天因緣變文》:“人民歡喜皆稱嘆,諸天愛護讚精明。”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法堂里擺列著諸天聖像。”《西遊記》第十七回:“諸天遂來洞口報知。”

(2).指神界的眾神位。後泛指天界;天空。 唐 穀神子 《博異志·陰隱客》:“修行七十萬日,然後得至諸天,或 玉京 、 蓬萊 、 崑閬 、 姑射 。” 清 林則徐 《即目》詩:“不知身與諸天接,卻訝雲從下界生。”

壽相

相術用語。指主長壽的形象特徵。 宋 陳摶 《神相全編·壽相格》:“五嶽豐隆……鼻樑高聳,以上皆壽相。” 清 趙翼 《老柳腹裂二丈許而枝葉特茂》詩:“殘軀漫比半死桐,壽相端推不材木。” 茅盾 《一個女性》:“他自己在十六七時是渾渾噩噩的,所以覺得十六歲的女孩子便那么練達人情世故不是‘壽相’。”

但願

[wish;hopefully] 只希望;只願

但願我重新變得年輕

三千世界

(1).“ 三千大千世界 ”的省稱。 南朝 陳 徐陵 《孝義寺碑》:“方使三千世界,百億須彌,同望飛輪,共稟玄德。”《醒世恆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長老曰:‘老僧今年膽大,黃龍山下紮寨;袖中颺起金鎚,打破三千世界。’”詳“ 三千大千世界 ”。

(2).泛指宇宙。 唐 劉禹錫 《福先寺雪中酬別樂天》詩:“二入笙歌雲幕下,三千世界雪花中。”詳“ 三千大千世界 ”。

作如是觀

語出《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後用於泛指對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宋 蘇軾 《答孔子君頌》:“物去空現,亦未嘗生。應當正遠,作如是觀。” 魯迅 《而已集·大衍發微》:“只作如是觀,雖然太煞風景,對不住正人君子’們,然而我的眼光這樣,也就無法可想。”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