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重邠岐禮樂務還醇厚 學宗鄒魯文章須探本原

名勝瀋陽10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地重邠岐禮樂務還醇厚
下聯:學宗鄒魯文章須探本原

對聯備註:

([瀋陽]陳治滋題奉天府堂,在瀋陽舊城南)

參考注釋

地重

地利富厚。《管子·侈靡》:“地重人載,毀敝而養不足,事末作而民興之,是以下名而上實也。”《史記·貨殖列傳》:“ 關中 自 汧 雍 以東至 河 華 ,膏壤沃野千里……故其民猶有先王之遺風,好稼穡,殖五穀,地重,重為邪。” 張守節 正義:“言 關中 地重厚,民亦重難不為xie1惡。”

禮樂

禮節和音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治目的。《禮記·樂記》:“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統同,禮辨異。禮樂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穎達 疏:“樂主和同,則遠近皆合;禮主恭敬,則貴賤有序。”《呂氏春秋·孟夏》:“乃命樂師習合禮樂。” 高誘 註:“禮所以經國家,定社稷,利人民;樂所以移風易俗,盪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詩之三:“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

醇厚

(1) [mellow]∶[指酒] 純正濃厚的

醇厚的酒

(2) [pure and honest]∶純樸忠厚

學宗

《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 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後以“學宗”指學術界的領袖。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 荀況 學宗而象物名賦,文質相稱,固巨儒之情也。”

鄒魯

(1). 鄒國 、 魯國 的並稱。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里為冠蓋,門成 鄒 魯 。” 唐 楊炯 《益州新都縣學碑》:“國成 陶 唐 ,家成 鄒 魯 。”

(2). 鄒 , 孟子 故鄉; 魯 , 孔子 故鄉。後因以“鄒魯”指文化昌盛之地,禮義之邦。 清 錢謙益 《河南河南府永寧縣知縣孫志元授文林郎制》:“具官某服 鄒 魯 之遺教,作 江 漢 之名儒。”

(3).借指 孔 孟 。

文章

(1) [article;essay]∶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literary works;writings]∶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hidden meaning]∶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thing;program]∶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本原

(1).根源,根由。《左傳·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 宋 蘇轍 《御試製策》:“臣請為陛下推其本原,而極言其故。” 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上:“説者謂 東漢 多名節之士,賴以久存。跡其本原,正在 子陵 釣竿上來。” 柳亞子 《胡寄塵詩序》:“今日詩道之弊,其本原尚不在此。”

(2).根本,事物的最重要部分。《管子·水地》:“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 戴望 校正引 王引之 曰:“本原、根荄、宗室,皆謂根本也。”《漢書·董仲舒傳》:“養士之大者,莫大虖太學;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教化之本原也。” 宋 陸游 《自責》詩:“文章跌宕忘繩墨,學問荒唐失本原。”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一:“若夫師德 都督 豐州 ,親衣皮褲率士屯田,積穀百萬,無轉餉和糴之費,此又裕餉之本原在於平日者。”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二章第七節:“還在 漢昭帝 時,有所謂賢良文學的儒生,代表下層豪強,力爭鹽鐵私營權,以為這是致太平的本原。”

(3).推究,推本溯源。《墨子·兼愛下》:“姑嘗本原若眾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惡人賊人生與?即必曰非然也。”《史記·秦始皇本紀》:“從臣思跡,本原事業,祗誦功德。” 宋 曾鞏 《太祖皇帝總序》:“六聖之德澤,覆露生養,斯其所以盛也。本原事實,其所繇致此,有自也哉!”

(4).根底,基礎。 宋 曾鞏 《制誥擬詞·相制二》:“某行無錙磷,學有本原。材諝智謀,淑問惟舊。”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為學須有本原,須從本原上用力,漸漸盈科而進。” 清 顧炎武 《與周籀書書》:“為山覆簣,當加進往之功;祭海先河,尤務本原之學。” 象升 《<振素庵詩集>序》:“君固卓有本原,非近日號為作新體詩者所敢重也。”

(5).哲學上指萬物的最初根源或構成世界的最根本實體。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