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學欽其懇摯,時服髦其開通,表里可觀,淵乎萬狀; 去歲祝公長生,今日悼公永逝,存亡之感,豈伊一人。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宿學欽其懇摯,時服髦其開通,表里可觀,淵乎萬狀;
下聯:去歲祝公長生,今日悼公永逝,存亡之感,豈伊一人。

對聯備註:

(清-黃運藩《挽張百熙聯》)

參考注釋

宿學

(1).學識淵博修養有素的學者。《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新唐書·呂才傳》:“帝病陰陽家所傳書多謬偽淺惡,世益拘畏,命 才 與宿學老師刪落煩訛,掇可用者為五十三篇,合舊書四十七,凡百篇,詔頒天下。” 清 魏源 《戶部左侍郎周公神道碑銘》:“帝選宿學,入侍講幄,公矢其慤。”

(2).學識淵博。 明 宋濂 《送會稽景德輝教授鄉郡序》:“ 景君 將東還涖教事,詞林編摩之英,成均宿學之士,藩附賓僚之賢,鹹造文若詩榮之。”

懇摯

[sincere;earnest] 非常誠懇

情意懇摯

時服

(1).當時通行的服裝。《禮記·檀弓下》:“往而權其葬焉,其坎深不至於泉,其斂以時服。” 鄭玄 註:“以時行之服,不改制節。”

(2).時興的服裝。 晉 陸機 《招隱》詩:“嘉卉獻時服,靈術進朝飡。” 唐 張籍 《酬浙東元尚書見寄綾素》詩:“便令裁製為時服,頓覺光榮上病身。”

開通

[open-minded;enlightened] [思想] 不頑固的,不守舊的,不拘於成規的

他腦筋更開通了

表里

(1) [one's outward show and inner thoughts]∶外表和內心;外面和裡面

互相為表里

與胥卒表里。(表里為奸,內外勾結。)——清· 方苞《獄中雜記》

(2) [the surface and lining of clothes]∶衣服的面子與里子。亦泛指衣料

(3) [the outside and inside]∶事物的內外情況,一切原委

明白了《五卅can2案》一案的表里

(4) [exterior and interior syndromes]∶中醫指病在淺表和病邪入里或病在內臟的症候

可觀

(1) [be worth seeing]∶值得看;可以看

凡物皆可觀

(2) [appreciable;considerable]∶指達到比較高的水平、程度

可觀的收入

(3) [graceful]∶優美好看

這孩子儀容可觀,說話伶俐

萬狀

[in the extreme;extremely] 各種狀態,形容程度極深

驚恐萬狀

去歲

[last year] 去年

長生

(1).永久存在或生存;壽命很長。《老子》:“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莊子·在宥》:“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 唐 杜甫 《月》詩:“入河蟾不沒,擣藥兔長生。”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三三:“且莫空山聽雨去,有人花底祝長生。”

(2).指道家求長生的法術。 南朝 宋 鮑照 《代淮南王》詩:“ 淮南王 ,好長生,服食鍊氣讀仙經。” 宋 蘇軾 《過大庾嶺》詩:“仙人拊我頂,結髮授長生。”

(3). 唐 宮 長生殿 的省稱。 明 無名氏 《解三酲·詠馬嵬事》曲:“再不見鬭草龍池春晝暖,再不見私語 長生 秋夜迢。”參見“ 長生殿 ”。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婦女。”

永逝

(1).永遠消逝。《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精罔閬而飛揚兮,拾九天而永逝。” 魯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但回憶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卻不能不以為他幸福,給我們的永逝的韶光一個悲哀弔唁。”

(2).逝世。 蔣光慈 《昨夜裡夢入天國·哭列寧》詩:“ 列寧 死了, 列寧 拋棄了我們而永逝。”

存亡

[live or die;survive or perish] 生存和死亡,存在和滅亡

關係生死存亡的戰爭

豈伊

猶豈,難道。伊,語中助詞,無義。《詩·小雅·頍弁》:“豈伊異人,兄弟匪他。”《後漢書·杜喬傳》:“故陳資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無勸。苟遂斯道,豈伊傷政。” 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顏光祿書》:“豈伊好辯,未獲雲已。” 唐 李白 《贈崔司戶文昆季》詩:“豈伊 箕山 故,特以風期親。”

一人

(1).古代稱天子。亦為天子自稱。《書·太甲下》:“一人元良,萬邦以貞。” 孔 傳:“一人,天子。”《書·湯誥》:“王曰:‘嗟爾萬方有眾,明聽予一人誥。’” 孔 傳:“天子自稱曰予一人。” 漢 班固 《bai2虎通·號》:“王者自謂一人者,謙也,欲言己材能當一人耳。故《論語》曰:‘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臣謂之一人何?亦所以尊王者也,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內,所共尊者一人耳。故《尚書》曰:‘不施予一人。’”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記》:“況夙興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猶然,況宰相乎?”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詩:“一人正位山河定,萬國朝元日月明。”

(2).一個人。《詩·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漢 枚乘 《上書諫吳王》:“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 明 李贄 《藏書世紀列傳總目前論》:“然則今日之是非,謂予 李卓吾 一人之是非,可也。”

(3).猶一體。《禮記·禮運》:“故聖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也。”

(4).謂使全國之人齊心協力。《荀子·富國》:“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將巧繁拜請而畏事之,則不足以持國安身,故明君不道也。” 楊倞 註:“謂不能齊一其人,同力以拒大國也。”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