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留問月台,去謫仙一千四百載; 時有觀風使,為孔子七十五代孫。

名人名家13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地留問月台,去謫仙一千四百載;
下聯:時有觀風使,為孔子七十五代孫。

對聯備註:

(清-孔祥霖《問月台聯》)

參考注釋

月台

(1) [balcony;terrace;railway platform]∶舊時為賞月而築的台和三面有台階、正殿前方突出的台也叫月台

(2) [railway platform]∶火車站上、下火車的地方,站台

謫仙

亦作“ 謫僊 ”。1.謫居世間的仙人。常用以稱譽才學優異的人。《南齊書·高逸傳·杜京產》:“ 永明 中 會稽 鐘山 有人姓 蔡 ,不知名。山中養鼠數十頭,呼來即來,遣去便去。言語狂易。時謂之‘謫仙’。” 唐 李白 《玉壺吟》:“世人不識 東方朔 ,大隱 金門 是謫仙。”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吳彩鸞所寫之書》:“ 吳彩鸞 ,世傳謫仙也。”

(2).專指 李白 。 唐 孟棨 《本事詩·高逸》:“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師,舍於逆旅。 賀監 知章 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四,號為‘謫仙’。” 唐 韓愈 《石鼓歌》:“ 少陵 無人 謫僊 死,才薄將奈石鼓何!”一本作“ 謫仙 ”。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李太白》:“故 李謫仙 《吹笛》詩:‘ 黃鶴樓 中吹玉笛, 江城 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謫降的官吏。 唐 劉禹錫 《寄唐州楊八歸厚》詩:“謫仙年月今應滿,戇諫聲名眾所知。”

見“ 謫仙 ”。

百載

百年。謂時間長久。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故 堯 秀眉高彩,享國百載。”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二七:“別離多苦懷,三年當百載。”《紅樓夢》第十三回:“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

觀風使

(1).官名。 唐 初遣官巡視天下,觀風察俗,謂之“觀風使”。亦稱“ 採訪使 ”。《新唐書·百官志四下》“觀察處置使”原註:“ 貞觀 初,遣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諸州,水旱則遣使,有巡察、安撫、存撫之名……﹝ 開元 ﹞二十年曰採訪處置使,分十五道, 天寶 末,又兼黜陟使, 乾元 元年,改曰觀察處置使。”《說郛》卷十引 前蜀 馮鑒 《續事始》:“觀風使: 肅宗 至德 元年,改採訪使為觀風處置使。”《清史稿·世宗紀》:“﹝ 雍正 四年﹞冬十月甲子,設 浙江 觀風整俗使。”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十五》。

(2).指 清 代的學政使。 嚴復 《救亡決論》:“迨夫觀風使至,羣然挾兔冊,裹餅餌,逐隊唱名,俯首就案,不違功令,皆足求售,謬種流傳,羌無一是。”

孔子

[Confucius] (公元前551—前479) 中國秋末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幼年生活貧困。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子。50歲時任魯國司寇,攝行相事。後同學生週遊列國,終不見用。晚年致力教育事業,傳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張“正名”,認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實相副,以鞏固等級名分和社會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對苛政。lun4理思想上宣傳“仁”。“仁”是符合等級制度的言行規範,又是維護家長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養恭、寬、信、敏、惠的總稱。教育思想上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知新”。重視因材施教。現存《論語》集錄孔子言行

五代

[the Five Dynasties] 繼唐之後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相繼統治中原,合稱五代

公元 907—960年

五代時始印五經。——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