棟樑萃杞梓梗楠帒將衡岳春雲蔭留吳地 源派溯沅湘資澧分得洞庭秋月照澈秦淮

名勝湖南

對聯全文

上聯:棟樑萃杞梓梗楠帒將衡岳春雲蔭留吳地
下聯:源派溯沅湘資澧分得洞庭秋月照澈秦淮

對聯備註:

(彭玉麟題天京湖南會館)

參考注釋

棟樑

(1) [ridgepole]∶屋頂最高處的水平木樑,支承著椽子的上端

(2) [atlas]∶身負重擔的人;能擔負責任的人材

(3) [pillar]∶比喻擔負國家重任的人

他們是國家的棟樑

杞梓

(1).杞和梓。兩木皆良材。《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晉 卿不如 楚 ,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 楚 往也。雖 楚 有材, 晉 實用之。” 杜預 註:“杞、梓皆木名。”《北史·文苑傳序》:“於時 陳郡 袁翻 ……彫琢瓊瑤,刻削杞梓,並為龍光,俱稱鴻翼。” 宋 司馬光 《送李汝臣同年謫官導江主簿》詩:“良工構明堂,必不遺杞梓。” 明 方孝孺 《君子齋記》:“是以自少而至耄老,自恆人而至聖賢,如禾黍自盈寸之苗,而至於有秋;杞梓梗楠自拱把之植,而至於百圍,蓋有可必而不可誣者。”

(2).比喻優秀人材。《晉書·陸機陸雲傳論》:“觀夫 陸機 、 陸雲 ,實 荊 衡 之杞梓,挺珪璋於秀實,馳英華於早年。”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盧諶<感交>》:“自顧非杞梓,勉力在無逸。”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詩:“杞梓無遺用,蒭蕘不忘詢。” 清 劉大櫆 《祭邵開府文》:“如斯人者,國之杞梓。”

雲蔭

(1).雲的遮陰。《文選·左思<吳都賦>》:“冠蓋雲蔭,閭閻闐噎。” 呂向 註:“冠蓋如雲之蔭。”

(2).蔭庇;庇覆。 晉 陸雲 《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慶輝雲陰,埿潤川漸。”

吳地

春秋 時 吳國 所轄之地域,包括今之 江蘇 、 上海 大部和 安徽 、 浙江 、 江西 的一部分。亦指 東漢 時的 吳郡 (今 江蘇省 )。《漢書·東方朔傳》:“今先生率然高舉,遠集 吳 地,將以輔治寡人。” 唐 郎士元 《贈韋司直》詩:“客來 吳 地星霜久,家在 平陵 音信疏。”

源派

猶源流。事物的起源和發展。《新唐書·韋述傳》:“ 述 好譜學,見 柳沖 所撰《姓族系録》,每私寫懷之,還舍則又繕録,故於百氏源派為詳,乃更撰《開元譜》二十篇。”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一:“後人不知,往往謂 祐陵 畫本 崔白 ,書學 薛稷 ,凡斯失其源派矣。”

沅湘

沅水 和 湘水 的並稱。 戰國 楚 詩人 屈原 遭放逐後,曾長期流浪 沅 湘 間。《楚辭·離騷》:“濟 沅 湘 以南征兮,就 重華陳詞。” 漢 劉向 《九嘆·遠遊》:“見南 郢 之流風兮,殞余躬於 沅 湘 。” 唐 戴叔倫 《過三閭廟》詩:“ 沅 湘 流不盡, 屈子 怨何深。” 郭沫若 《汐集·題湘君與湘夫人》:“ 沅 湘 今日蕙蘭焚,別有離憂罹此君。”

分得

分到手。如:廠里送給幼稚園一筐蘋果,每個小朋友分得兩隻。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秋月

(1).秋夜的月亮。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叩栧新秋月,臨流別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對月》詩:“秋月仍圓夜,江村獨老身。” 清 陸圻 《與歌者陳郎》詩:“玉管謾吹秋月白,紅牙曾對綺筵新。” 殷夫 《放腳時代的足印》詩:“秋月的深夜,沒有蟲聲攪破寂寞,便悲哀也難和我親近。”

(2).秋季。《魏書·長孫嵩傳》:“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則 裕 首可不戰而懸。”《南齊書·州郡志上》:“土甚平曠,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觀濤,與 京口 對岸, 江 之壯闊處也。”

秦淮

河名。流經 南京 ,是 南京市 名勝之一。相傳 秦始皇 南巡至 龍藏浦 ,發現有王氣,於是鑿 方山 ,斷長壟為瀆入於 江 ,以泄王氣,故名 秦淮 。 唐 杜牧 《泊秦淮》詩:“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 秦淮 近酒家。”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詞:“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 秦淮 。” 元 傅若金 《金陵晚眺》詩:“城下 秦淮 水,年年自落潮。”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既是這等,且到 秦淮 水榭,一訪佳麗,倒也有趣!” 清 戴名世 《種樹說》:“頃余僑居 秦淮 之上,而城之西北多有間曠之地,居民多種樹為生。”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