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作人之教澤誦讀弦歌學足三年期無負俊民秀民之選 景先哲於羹牆文章政事原本一貫豈徒夸小雅大雅之才

書院

對聯全文

上聯:沐作人之教澤誦讀弦歌學足三年期無負俊民秀民之選
下聯:景先哲於羹牆文章政事原本一貫豈徒夸小雅大雅之才

對聯備註:

(蔡毓林題四川錦江書院)

參考注釋

作人

(1) [behave;conduct oneself]∶為人處世

作人的學問大著哩

(2) [bring up men of talent;employ worthy men]∶教育人民,培植人才

作人要從根本上抓起

教澤

教化或教育的恩澤。《戰國策·齊策六》:“ 田單 之愛人!嗟,乃王之教澤也!” 明 李贄 《與焦弱侯書》:“不知 孔子 教澤之遠自然遍及三千七十,以至萬萬世之同守斯文一脈者,乃學其講道學,聚徒眾,收門生,以博名高,圖富貴。” 嚴復 《有如三保》:“且外人常謂以中土士夫今日之居心行事而言,則三千年教澤,結果不過如是。”

誦讀

(1) [read aloud]∶讀出聲音來

誦讀詩文

(2) [chant]∶唸

弦歌

[sing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stringed instruments] 用琴瑟等伴奏歌唱

民秀

指民間才能出眾的人。 南朝 齊 謝朓 《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為皇太子作》詩之四:“能官民秀,利建天跗。”《魏書·高祖孝文帝紀上》:“往年縣召民秀二人,問以守宰治狀,善惡具聞,將加賞罰。”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黑貂朱紱,王侯滿筵;國華民秀,公卿連席。”

先哲

[a great thinker of the past] 先世的賢人

羹牆

《後漢書·李固傳》:“昔 堯 殂之後, 舜 仰慕三年,坐則見 堯 於牆,食則覩 堯 於羹。”後以“羹牆”為追念前輩或仰慕聖賢的意思。 宋 李綱 《邀說十議·議修德》:“思宗社之危而不忘之於寤寐,念父兄之辱而欲見之於羹牆。” 清 顧炎武 《前詩意有未盡再賦四章》之一:“因思千古同昏旦,幾席羹牆尚宛然。”

文章

(1) [article;essay]∶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literary works;writings]∶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hidden meaning]∶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thing;program]∶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政事

[government affairs] 政府施政的事務

過問政事

原本

(1) [originally]∶起初;首先

他原本住在山東

(2) [formerly]∶往昔;先前,從前

他原本是乾莊稼活的

一貫

[all along;consistent;persistent] 一向如此,從未改變

豈徒

難道只是;何止。《孟子·公孫丑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後漢書·杜喬傳論》:“夫稱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踐行,豈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宋 葉適 《紀年備遺序》:“相與論舊事,追念愴然。然則 文昭 豈徒以博習自是而已哉!” 明 李東陽 《送王公濟歸武昌歌》:“豈徒文思比 唐 勃 ,應遣頌聲如 漢 褒。” 陳毅 《頤和園“五一”春遊紀盛》詩:“集體歡樂如海,豈徒車水馬龍!”

小雅

《詩經》組成部分之一。七十四篇。大抵產生於 西周 後期和 東周 初期。這時王政衰微政治黑暗,諸多矛盾日益尖銳。故其中詩篇較多的是指斥朝政缺失,反映社會動亂,表現 周室 與西北 戎 狄 部族以及東方諸侯各國之間的矛盾;也有少數是統治階級宴會的樂歌。雅分小、大,主要有三說:有的認為以政事分,如《〈詩〉大序》;有的認為以道德分,如 司馬遷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論》;有的認為以樂曲分,如 朱熹 《詩·小雅集傳》。前人爭論不決,莫衷一是。

大雅

(1).《詩經》的組成部分之一。舊訓雅為正,謂詩歌之正聲。《詩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為 周 王畿內樂調。《大雅》多為 西周 王室貴族的作品,主要歌頌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 宣王 等之功績,有些詩篇也反映了 厲王 、 幽王 的暴虐昏亂及其統治危機。《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吳公子 札 來聘……為之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曲而有體,其 文王 之德乎!’”後亦用以稱閎雅淳正的詩篇。 唐 李白 《古風》之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傳》:“自 杜甫 後,大雅不作,至 明 乃復振。”

(2).稱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文選·班固<西都賦>》:“大雅宏達,於茲為羣。” 李善 註:“大雅,謂有大雅之才者。《詩》有《大雅》,故以立稱焉。” 明 蔣燦 《題杜少陵像》詩:“大雅長往矣,遺容後代看。” 清 感惺 《斷頭台·受讞》:“那議會啊,聚四方里耆英大雅。”

(3).泛指學識淵博的人。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剪報一斑>拾遺附文》:“至於分類分得不倫不類,那是小子底學識不到,還得大雅指正指正呢。”

(4).謂高尚雅正。 宋 葉適 《賀縣尉》詩:“端龐還有北人風,大雅元非 楚 士同。”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詩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綿渺而藴藉。” 葉聖陶 《倪煥之》十七:“這樣不傷大雅而又含有象徵意義的詞兒正合於一個青年人寄興的需要,他就常常用它。”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