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連橫抗合縱平六國吞二周稱始皇以圖萬代鑄長城欲威鎮四海卻落得百年宗廟化灰燼 對北魏聯東吳入八閩撫百越輔先帝不惜一身出祁山懷恩澤九州曾寫下三卷兵書留汗青

名勝長城

對聯全文

上聯:采連橫抗合縱平六國吞二周稱始皇以圖萬代鑄長城欲威鎮四海卻落得百年宗廟化灰燼
下聯:對北魏聯東吳入八閩撫百越輔先帝不惜一身出祁山懷恩澤九州曾寫下三卷兵書留汗青

參考注釋

連橫

(1). 戰國 時 張儀 遊說六國共同事奉 秦國 稱連橫; 蘇秦 說六國聯合抗 秦 叫合縱。《戰國策·齊策一》:“ 張儀 為 秦 連橫。”《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於是彊國務攻,弱國備守,合從連橫,馳車擊轂,介冑生蟣蝨,民無所告愬。” 唐 劉知幾 《史通·言語》:“若《史記》載 蘇秦 合從, 張儀 連橫, 范雎 反間以相 秦 , 魯連 解紛而全 趙 是也。”

(2).泛指結盟。《梁書·張緬傳》:“收散亡之餘弱,結與國而連橫。”《陳書·高祖紀上》:“ 豫章 祅寇,依憑山澤,繕甲完聚,多歷歲時,結從連橫,爰洎 交 廣 。”《舊五代史·漢書·史弘肇傳》:“居無何,河中、 永興 、 鳳翔 連橫 謀叛。”

合縱

[vertical integration] 又寫作“合從”。戰國時蘇秦遊說六國諸侯實行縱向聯合與秦國對抗的政策。南北為縱,東西為橫。參見“連橫”條

合縱於楚。——《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與楚合縱。

合縱者為楚。

合從締交,相與為一。——《史記·魏公子列傳》

六國

[six states] 指戰國時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個國家

二周

(1).指 戰國 末期 周 室分裂成的 西周 與 東周 兩個小國。《戰國策·西周策》:“ 楚 請道於二 周 之間,以臨 韓 魏 , 周君 患之。” 漢 桓寬 《鹽鐵論·通有》:“ 鄭 之 陽翟 ,二 周 之三川,富冠海內,皆為天下名都。”《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董卓 聞 山 東兵起,倚王室之重,據二 周 之險,東向以臨天下。”

(2).指 西周 與 東周 王朝。 唐 駱賓王 《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禪表》:“ 鄒 魯 舊邦, 臨淄 遺俗,俱穆二 周 之化。”

(3).兩年。 晉 潘岳 《為賈謐作贈陸機》詩:“自我離羣,二周於今。”

長城

(1) [the Great Wall]∶中國古代的偉大工程,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河北山海關,全長6700公里。公元前3世紀秦統一中國後,聯結戰國時燕、趙、秦之城並延長,始成長城。長城不但是中國最重要的歷史文物,而且已成為中華民族象徵

(2) [impregnable bulwark]∶堅不可摧的力量或防禦物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四海

(1) [the whole country]∶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the whole world]∶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

(3) [unconstrained]∶豪放、豁達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落得

[come to;get;end in] 結果是;總計為

落得一場空

百年

(1) [in a century;centenary;centennial;a hundred years]∶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lifetime]∶指人的一生;一輩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宗廟

(1) [ancestral temple of a ruling house]∶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的專用房屋

宗廟之祟。——《戰國策·齊策四》

(2) 又

先王之宗廟。

(3) 又

立宗廟於薛。

(4) [state]∶王室國家的代稱

廟社稷。——清· 周容《芋老人傳》

宗廟之事。——《論語·先進》

(5) 又

宗廟會同。

灰燼

[ashes;cinder] 物品燃燒後的剩餘物

化為灰燼

北魏

(1).指 秦 漢 之際 魏豹 建立的政權。《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漢 王發 蜀漢 ,定 三秦 ;涉 西河 之外,援 上黨 之兵;下 井陘 ,誅 成安君 ;破 北魏 。” 司馬貞 索隱:“謂 魏豹 也。 豹 在 河 北故也。亦謂 西魏 ,以 大梁 在 河 南故也。”

(2).朝代名。亦稱 後魏 (386-534)。 北朝 諸國之一。 鮮卑 人 拓跋珪 所建。後來分裂為 東魏 和 西魏 。《陳書·何之元傳》:“ 獫狁 孔熾,鯁我中原,始自一君,終為二主,事有相涉,言成混漫。今以未分之前為 北魏 ,既分之後 高氏 所輔為 東魏 , 宇文 所挾為 西魏 ,所以相分別也。”

(3).指魏碑體。《冷眼觀》第七回:“右首是 陶濬旦 的北魏‘避月閣十八歲小影’八個大字。”

東吳

(1).指 三國 時 吳國 。因其地處 江 東,故名。《文選·左思<詠史>之一》:“長嘯激清風,志若無 東吳 。” 李善 註:“ 東吳 ,謂 孫 氏也。”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謀吳》:“休憂慮,料堂堂廟謨,看瞬息間指揮談笑滅 東吳 。”

(2).泛指古 吳 地。大約相當於現在 江蘇 、 浙江 兩省東部地區。《晉書·食貨志》:“ 東吳 有齒角之饒, 西蜀 有丹砂之富。” 唐 杜甫 《絕句》之三:“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 東吳 萬里船。” 宋 陸游 《鷓鴣天·送葉夢錫》詞:“家住 東吳 近帝鄉,平生豪舉少年場。” 太平天囯 葉春森 《建天京於金陵論》:“﹝ 金陵 ﹞包 東吳 而連 北越 ,得其人主之,出可以戰,處可以守。”

八閩

福建省 的別稱。 福建 古為 閩 地。 宋 時始分為八個府、州、軍, 元 代分為 福州 、 興化 、 建寧 、 延平 、 汀州 、 邵武 、 泉州 、 漳州 八路, 明 代改八路為八府, 清 仍之,因有 八閩 之稱。 明 何景明 《題黃車駕畫竹》詩:“ 八閩 高士 黃司馬 ,平生好文兼愛畫。” 清 黃遵憲 《送女弟》詩:“過江入 八閩 ,展轉來海濱。” 袁鷹 《閩海情懷》:“有生以來,還沒有機會到過 福建 ,卻對 八閩 景物懷有很深的感情。”

百越

[Baiyue nationality]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閩、粵各地,各部落各有名稱,而統稱百越,也叫百粵

南取百越之地。——漢· 賈誼《過秦論》

先帝

(1).遠古帝王。《禮記·月令》:“﹝季春之月﹞天子乃薦鞠衣於先帝。” 鄭玄 註:“先帝, 大皥 之屬。”

(2).前代已故的帝王。《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淮南王 長 廢先帝法,不聽天子詔。”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唐 韓愈 《進順宗皇帝實錄表狀》:“監脩 李吉甫 授臣以前史官 韋處厚 所撰先帝實録三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閒話》:“ 崇禎 先帝縊死 煤山 , 周皇后 也殉難自盡。”

不惜

(1)

[not stint]∶不顧惜

不惜工本

(2)

[not hesitate;have no scruples]∶捨得

革命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

一身

(1) [the whole body;all over the body;from head to foot]∶全身,渾身

一身正氣

(2) [suit]∶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single person]∶一個人

孑然一身

祁山

在 甘肅省 禮縣 東。 漢 代在 西漢水 北岸山上築城,極為嚴固,即今 祁山堡 ,為軍事必爭之地。相傳 三國 時 蜀漢 諸葛亮 曾多次出 祁山 而攻 魏 ,即指此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亮 身率諸軍攻 祁山 ,戎陣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九年, 亮 復出 祁山 ,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參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漾水》。

懷恩

感念恩德。 漢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 張 魯 逋竄,走入 巴中 。懷恩悔過,委質還降。”《晉書·刑法志》:“率土蒙更生之澤,兆庶必懷恩以反化也。”《新唐書·魏徵傳》:“今立可汗未定,即詣諸國市買,彼必以為意在馬,不在立可汗。可汗得立,必不懷恩。”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六》:“不顛倒是非如《碧雲騢》,不懷恩挾怨如《周秦行記》。”

九州

(1) [China]∶中國的別稱

(2) [Kyushu]∶日本四主島中最南的島

兵書

[book on the art of war] 講述兵法的書。如《孫子》、《吳子》等等

汗青

(1) [sweating green bamboo strips] 古代在竹簡上書寫,先以火烤竹去濕,再颳去竹青部分,以便於書寫和防蛀,稱為汗青,因此後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2) [historical records;chronicles;annals]∶借指史冊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