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清水塘流獨明季金沙河衣冠堪同不朽 問皖公山色與吾揚梅花嶺風景相較何如

名勝安徽

對聯全文

上聯:溯清水塘流獨明季金沙河衣冠堪同不朽
下聯:問皖公山色與吾揚梅花嶺風景相較何如

對聯備註:

(楊益題安徽省安慶市大觀亭)

參考注釋

水塘

池塘。 元 王禎 《農書》卷十八:“水塘,即洿池也。因地形坳下,用之瀦蓄水潦,或修築甽堰,以備灌溉田畝,兼可畜育魚鱉,栽種蓮芡。” 凌力 《星星草》第八章一:“從 看山樓 上向南望,是一片鄉村景色,稻田碧綠,水塘清清。” 袁哲飛 《車從北京來·向紅管天》:“﹝ 向紅 ﹞在小水塘里養著螞蝗、泥鰍,還有幾隻烏龜。”

獨明

獨見之明。《管子·霸言》:“夫王者有所獨明,德共者不取也,道同者不王也。”《管子·霸言》:“獨明者天下之利器也。”

金沙

(1).含有金子沙礫。《文選·左思<蜀都賦>》:“金沙銀礫,符采彪炳,暉麗灼爍。” 劉逵 註:“ 永昌 有水,出金,如糠在沙中。” 唐 杜甫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黃家亭子》詩之二:“有徑金沙軟,無人碧草芳。” 清 馬建忠 《適可齋記言·富民說》:“蓋南、北 天山 金沙最富,淘者甚眾,記不絶書。”

(2).井名。 唐 李商隱 《昭郡》詩:“繩爛 金沙井 ,松乾乳洞梯。” 馮浩 箋註:“《方輿勝覽》:‘ 金沙井 在 平樂府 治東。’《平樂縣誌》:‘在 塘背庵 內。 唐 李義山 所詠也。近為僧填,不可復問。’”

(3).泉名。《元史·世祖紀七》:“賜 湖州 長興縣 金沙泉 名為 瑞應泉 。 金沙泉 不常出, 唐 時用此水造紫筍茶進貢。”

(4).借指泉水。 宋 蘇軾 《佛日山榮長老方丈》詩之三:“東麓雲根露角牙,細泉幽咽走金沙。” 清 許承欽 《由來鶴橋登樓觀趵突泉》詩:“檻外金沙玉蕊繁,誰開眼界任瀾翻。”

(5).見“ 金沙羅 ”。

(6).見“ 金砂 ”。

(7).見“ 金沙江 ”。

衣冠

(1) [clothes and hat]∶衣服和禮帽

(2) [dress]∶服飾

衣冠不整

(3) [gentle]∶指紳士,借指禮教、斯文

衣冠之弟

不朽

[live] 存在於人類的記憶或記載

人類願望通過他的行動而不朽,這是建立金字塔的特徵

皖公山

山名。又名 潛山 、 天柱山 。在今 安徽省 潛山縣 西北。 漢武帝 曾封為南嶽。 唐 李白 《江上望皖公山》詩:“奇峯出奇雲,秀木含秀氣。清宴 皖公山 ,巉絶稱人意。”亦省作“ 皖山 ”、“ 皖公 ”。 宋 陸游 《入蜀記》卷三:“至 趙屯 ……北望正見 皖山 。” 清 姚鼐 《送陳東浦方伯自江寧移任安徽》詩:“ 皖公 先在望, 泗 上且須臾。”參見“ 南嶽 ”。

梅花嶺

(1).地名。在今 江蘇省 揚州市 廣儲門 外。 明 萬曆 中,州守 吳秀 浚河積土成丘,丘上植梅,故名。 明 末, 清 兵攻破 揚州 , 史可法 死難,家人葬其衣冠於此。 清 在此設梅花書院。《明史·史可法傳》:“ 可法 死,覓其遺骸。天暑,眾屍蒸變,不可辨識。踰年,家人舉袍笏招魂,葬於 揚州 郭外之 梅花嶺 。”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上》:“ 萬曆 二十年,太守 吳秀 開濬城濠,積土為嶺,樹以梅,因名 梅花嶺 。”

(2).即 大庾嶺 。在 江西省 大余縣 、 廣東省 南雄縣 交界處。 宋 蘇軾 《清遠舟中寄耘老》詩:“小寒初度 梅花嶺 ,萬壑千巖背人境。” 王文誥 輯注引《南安志》:“ 大庾嶺 ,其上多梅花,又名 梅嶺 。”

風景

[landscape;scene;scenery;sight;views] 供觀賞的自然風光、景物

風景秀麗

何如

(1) [how about;why not;what do you think]∶如何,怎么樣

今日之事何如。——《史記·項羽本紀》

誠好惡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則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wouldn’t it be better]∶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

與其強攻,何如智取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