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參軍舉止偏閒九日快登高眺望龍山何慮狂飈吹落帽 陶處士風流不朽三秋賦歸隱棲遲栗里正逢佳節樂銜杯

重陽節

對聯全文

上聯:孟參軍舉止偏閒九日快登高眺望龍山何慮狂飈吹落帽
下聯:陶處士風流不朽三秋賦歸隱棲遲栗里正逢佳節樂銜杯

參考注釋

參軍

[staff] 中國古代諸王及將帥的幕僚,官名

言未畢,參軍馬謖曰:“某願往。”——《三國演義

舉止

[bearing;manner;mien] 指姿態和風度

觀其言語舉止,非庸人也。——《後漢書·馮異傳》

注意你的舉止

察其舉止。——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九日

(1).九個太陽。古代神話,謂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 堯 使 后羿 射之,中九日。見《楚辭·招魂》、《山海經·海外東經》。 三國 魏 曹植 《愁霖賦》:“攀扶桑而仰觀兮,假九日於tian4皇。” 晉 傅玄 《雜詩》:“暘谷發清曜,九日棲高枝。” 清 顧炎武 《書女媧廟》詩:“彎弓不射九日落,蒼蒼列象生毛羽。”

(2).指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藝文類聚》卷四引 南朝 梁 吳均 《續齊諧記》:“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飲菊酒。” 唐 李白 《九日龍山飲》詩:“九日 龍山 飲,黃花笑逐臣。” 元 丁鶴年 《登定海虎蹲山》詩:“東海十年多契闊,西風九日獨登臨。”

登高

[ascend a height] 上到高處。也特指重陽節登山的風俗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唐· 李白《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

眺望

[look far from a high place;survey] 從高處遠望

繼續眺望當地的風光

落帽

《晉書·孟嘉傳》:“﹝ 嘉 ﹞後為征西 桓溫 參軍, 溫 甚重之。九月九日, 溫 燕 龍山 ,寮佐畢集。時佐吏並著戎服,有風至,吹 嘉 帽墮落, 嘉 不之覺。 溫 使左右勿言,欲觀其舉止。 嘉 良久如廁, 溫 令取還之,命 孫盛 作文嘲 嘉 ,著 嘉 坐處。 嘉 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嘆。”後因以“落帽”作為重九登高的典故。 唐 韓鄂 《歲時紀麗·重陽》:“授衣之月,落帽之辰。” 唐 錢起 《九日閒居寄登高數子》詩:“今朝落帽客,幾處管弦留。” 明 何景明 《九日獨酌簡何太僕》詩:“愁來轉覺登臺懶,病里誰傳落帽狂。”

處士

(1).本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後亦泛指未做過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楊朱 、 墨翟 之言盈天下。”《後漢書·方術傳論》:“ 李固 、 朱穆 等以為處士純盜虛名,無益於用,故其所以然也。” 唐 元稹 《中書省議舉縣令狀》:“又雲見任官及處士、散試官,並請停集。” 汪洋 《壽靜仁先生四十三初度即步原韻》:“ 謝公 霖雨蒼生望,失笑 東山 處士多。”

(2).星名。即少微星。《晉書·天文志上》:“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一名處士。”參見“ 少2微 ”。

風流

(1) [distinguished and admirable]∶風采特異,業績突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 [talented in letters and unconventional in life style]∶才華出眾,自成一派,不拘泥於禮教

是真名士自風流

(3) [dissolute;loose]∶放蕩不羈

如此風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響的婚禮

(4) [romantic]∶具有se4情特點或se4情上得到滿足

風流小說

(5) [custom and culture]∶風俗教化

風流篤厚,禁罔疏闊。——《漢書·刑法志》

(6) [custom handed down from the past]∶遺風,流風餘韻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 [demeanor;bearing]∶風度;儀表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唐· 杜甫《詠懷古蹟》

(8) [charm]∶風韻,多指好儀態

[黛玉]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紅樓夢》

不朽

[live] 存在於人類的記憶或記載

人類願望通過他的行動而不朽,這是建立金字塔的特徵

三秋

(1) [the three autumn jobs (harvesting, ploughing and sowing)]∶指秋收、秋耕、秋播

(2) [the three months of autumn]∶指秋季的三個月

(3) [the third month of autumn]∶秋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曆九月

(4) [three years]∶指三年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李白《江夏行》

賦歸

《論語·公冶長》:“子在 陳 曰:‘歸與,歸與!’”後因以“賦歸”表示告歸,辭官歸里。 宋 朱熹 《宿密庵分韻賦詩得衣字》:“明朝驛騎黃塵里,莫待迷塗始賦歸。” 明 宋濂 《送許時用還越中序》:“ 濂 竊自念時用英俊士,此行何所不至,鸞臺鳳閣將以次而升,何日能賦歸?”亦作“ 賦歸歟 ”。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五:“而翁南下賦歸歟,值我新婚北上初。”

棲遲

亦作“ 棲遟 ”。亦作“ 棲遅 ”。亦作“棲犀”。1.游息。《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朱熹 集傳:“棲遲,游息也。”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七》:“夫以 鄧生 之才,參擬王佐之略,損翮弭鱗,棲遲刀筆之間,豈以為謙,勢誠然也。” 元 虞集 《次韻杜德常博士萬歲山》:“玉幾由來常咫尺,衡門此日遂棲遟。” 清 劉大櫆 《贈方抱之序》:“無亭臺苑囿以為眺望之資,無梵宇琳宮之閒靚以為棲遲之地。” 邵燕祥 《獻詩》:“今天,我想像我是一隻燕子,棲遲在箭樓的 北京 雨燕。”

(2).耗散。《荀子·王制》:“務本事,積財物,而勿忘(妄)棲遲薛越也,是使羣臣百姓皆以制度行,則財物積,國家案自富矣。”

(3).滯留。《後漢書·馮衍傳下》:“久棲遟於小官,不得舒其所懷,抑心折節,意悽情悲。” 宋 孔武仲 《瓜步阻風》詩:“門前白浪如銀山,江上狂風如怒虎。船痴艣硬不能拔,未免棲遅傍洲渚。”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母怒,逐其故夫去,此子憤悒不食,其故夫亦棲遲旅舍,不肯行。” 郭沫若 《聖者》:“海外棲遲又一年,蒼茫往事已如煙。”

(4).漂泊失意。 唐 李賀 《致酒行》:“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舊唐書·竇威傳》:“昔 孔丘 積學成聖,猶狼狽當時,棲遲若此,汝效此道,復欲何求?”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薦》:“今則不然,忘往日之棲遲,貪暮年之富貴,僕恐前途更失,後悔難追。” 宋 陸游 《上鄭宣撫啟》:“某流落無歸,棲遲可嘆。”

里正

(1) [village junior officer in feudalist society] 里長,封建社會統治鄉里的小吏

華陰令…以一頭進,試使斗而才,因責常供。令以責之里正。——《聊齋誌異·促織》

(2) (以責之里正,是“以之責之於里正”的省略。以,把。“以”後的“之”代經常供應促織一事。“責之”的“之”復指前一個“之”指代的內容)

佳節

[happy festival time] 美好的節日

每逢佳節倍思親

銜杯

亦作“ 銜盃 ”。亦作“ 銜桮 ”。口含酒杯。多指飲酒。 晉 劉伶 《酒德頌》:“捧甖承槽,銜杯漱醪。” 唐 李白 《廣陵贈別》詩:“繫馬垂楊下,銜盃大道間。” 唐 司空圖 《重陽阻雨》詩:“重陽阻雨獨銜桮,移得家山菊未開。” 明 徐渭 《仲兄墓志銘》:“素忘分,日與兄銜杯。” 郁達夫 《晨發名古屋》詩之二:“一曲《陽關》人隔世,銜杯無語看山明。”

見“ 銜杯 ”。

亦作“ 啣盃 ”。銜杯。謂飲酒。 清 曹寅 《送亮生南還兼寄些山先生》詩:“風廊微照兩啣杯,能待城闉簇騎回。”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記》卷一:“漉沙者步水中如鷺,亭上人啣盃望之,彼則自顧其業耳。”

見“ 啣杯 ”。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