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名世、以學匡時,歷晉粵鄂寧疆寄,人贊綸扉,陳錄建殊猷,金鑒早推張相國; 聯美萼樓、總流樞府,正朝野上下心傾,遽騎箕尾,易名垂令典,旂常宜並左文襄。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有才名世、以學匡時,歷晉粵鄂寧疆寄,人贊綸扉,陳錄建殊猷,金鑒早推張相國;
下聯:聯美萼樓、總流樞府,正朝野上下心傾,遽騎箕尾,易名垂令典,旂常宜並左文襄。

對聯備註:

(清-錢宗昌《挽張之洞聯》)

參考注釋

才名

(1).才華與名望。《三國志·魏志·賈詡傳》:“是時, 文帝 為五官將,而 臨菑侯 植 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 宋 陸游 《讀李杜詩》:“才名塞天地,身世老風塵。” 清 黃景仁 《夜坐述懷呈思復》詩:“似水才名難療渴,投閒芳序易消魂。”

(2).指兼有才華與名望。《北齊書·文襄紀》:“至於才名之士,鹹被薦擢。”

匡時

匡正時世;挽救時局。《後漢書·荀淑傳論》:“平運則弘道以求志,陵夷則濡跡以匡時。”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文義習吏,匡時富國,以取卿相者有矣。”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尊敬師傅》:“多才多蓺,道著於匡時;允文允武,功成於纂祀。” 清 顧炎武 《寄李生雲霑時寓曲周僧舍課子衍生》詩:“何如 長白山 中寺,莫使匡時雅志違。” 廖仲愷 《幽禁中感賦》詩:“吾生遭不造,芒鞋肆所之;廿載茹酸辛,努力思匡時。”

綸扉

猶內閣。 明 清 時稱宰輔所在之處為“綸扉”。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三》:“ 弘 成 以前,內閣尚參用外秩,如 陳山 以舉人, 楊士奇 以薦辟……皆入綸扉,五十年以來,遂顓用詞臣矣。” 清 龔自珍 《上大學士書》:“其不在內廷之大學士,著常川到閣,以重綸扉,以符體制。”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 趙仁圃 ﹞平生愛時文,雖入綸扉,猶手校 成 宏 諸大家孜孜不倦。”

金鑒

見“ 金鑑 ”。

亦作“ 金鑒 ”。1.《新唐書·張九齡傳》:“﹝ 玄宗 ﹞千秋節,公、王並獻寶鑑, 九齡 上事鑑十章,號《千秋金鑑錄》,以伸諷諭。”後以“金鑑”指對人進行諷諭的文章和書籍。 宋 陸游 《丞相文武百僚請建重明節表》:“周行抃蹈,各陳金鑒之書。” 清 錢謙益 《天啟元年浙江鄉試程錄·第一問》:“其在今日,所以進金鑑而箴丹扆者,亦必有道矣。”

(2).指明察的帝王。 宋 范仲淹 《謝許守舊官表》:“金鑑臨御,多士駿奔。”

(3).指帝王之明察。 宋 范仲淹 《四民詩·士》:“黜陟金鑑下,昭昭媸與妍。”

(4).比喻月亮。 宋 梅堯臣 《晚過天漢橋堤上行》詩:“海月開金鑑,河冰臥玉虬。”

相國

[prime minister] 古官名。春秋戰國時,除楚國外,各國都設相,稱為相國、相邦或丞相,為百官之長

樞府

主管軍政大權的中樞機構。 宋 代多指樞密院, 明 和 清 初多指內閣, 清 雍正 以後多指軍機處。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 曹侍中 在樞府,務革僥倖,而中官尤被裁抑。” 宋 陸游 《賀張都督啟》:“恭審誕膺冊書,首冠樞府。” 明 吾丘瑞 《運甓記·剪髮延賓》:“爹爹,你藏器待沽,終須有日登樞府。” 清 汪懋麟 《新歲荷真定公寄書並二律見問次韻酬謝》之二:“樞府紓籌策,官齋尚詠詩。”

朝野上下

朝野:指朝廷和民間;上下:從中央到地方。指從中央到地方,從做官的到老百姓。

心傾

(1).心術不正。 漢 揚雄 《太玄·戾》:“虛邪心傾,不可輔也。”

(2).心相傾慕。 唐 李嶠 《楚望賦》:“既情招而思引,亦目受而心傾。” 宋 梅堯臣 《花娘歌》:“去春送客出東城,舟中接膝已心傾。”

騎箕尾

[death of a minister] 指大臣死亡

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莊子·大宗師》

易名

(1).指古時帝王、公卿、大夫死後朝廷為之立諡號。《禮記·檀弓下》:“ 公叔文子 卒,其子 戍 請諡於君,曰:‘日月有時,將葬矣,請所以易其名者。’”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易名之典,請遵前烈。”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幸聖明知其始末,故九品微官獲邀易名之曠典也。”後亦有由崇仰者為死者議立謚,稱“私謚”,亦稱“ 易名 ”。 唐 韓愈 《貞曜先生志銘》:“賢者故事有易名,況士哉!” 貞曜先生 為 孟郊 之私謚。

(2).換名,改名。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天繪亭記》:“余擇勝得此亭,名曰 天繪 ,取其景物自然也。後某年某日,當有俗子易名‘ 清輝 ’,可為一笑。”

令典

(1).好的典章法度。《左傳·宣公十二年》:“ 蔿敖 為宰,擇 楚國 之令典。” 楊伯峻 註:“令典謂禮法政令之善者。”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擇皇 齊 之令典,致聲化於雍熙。”

(2).泛指憲章法令。《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自今,其敢設非祀之祭,巫祝之言,皆以執左道論,著於令典。” 唐 劉禹錫 《汴州刺史廳壁記》:“凡曲防苛禁不情乖體者,悉剗之,一出乎令典。” 清 載澤 等《出使各國大臣奏請宣布立憲摺》:“宜取各國地方自治制度,擇其尤便者,酌訂專書,著為令典,尅日頒發,各省督撫,分別照行,限期蕆事。”

(3).指美好的典禮、儀式。 宋 秦觀 《代賀皇太妃受冊表》:“舉令典於宮闈,溢歡聲於方夏。”

(4).指垂範後世的典籍。 漢 荀悅 《<漢紀>序》:“昔 晉 之《乘》、 楚 之《檮杌》、 魯 之《春秋》、 虞 夏 商 周 之書,其揆一也,皆古之令典,立之則成其法,棄之則墜於地。”

旂常

1.旂與常。旂畫交龍,常畫日月,是王侯的旗幟。語本《周禮·春官·司常》:“日月為常,交龍為旂……王建大常,諸侯建旂。” 明 張居正答應天巡撫孫小溪》:“先朝名臣,所以銘旂常、垂竹素者,不過奉公守法、潔己愛民而已。”

2.借指王侯。 唐 楊炯 《群官尋楊隱居詩序》:“以不貪為寳,均珠玉以咳唾;以無事為貴,比旂常於糞土。”

左文

漢字形聲字中類在左,義在右者稱左文。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藝文一》:“古之字書,皆從左文。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如木類,其左皆從木。”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