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貴胄,唐遺忠,易姓前徽崇一本; 歙僑居,涇奠宅,敦宗後嗣敘三支。

名人名家祠堂13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梁貴胄,唐遺忠,易姓前徽崇一本;
下聯:歙僑居,涇奠宅,敦宗後嗣敘三支。

對聯備註:

(清-朱珔《江氏祠堂聯》)

參考注釋

貴胄

[offspring of the nobility] 貴族的後裔

開府置佐史,並以貴胄充之。——《陳書·江總傳》

遺忠

(1).謂留下忠跡。《文選·班固<典引>》:“但有浮華之詞,不周於用,至於疾病而遺忠。” 李周翰 註:“謂將死之時,述天子之德,遺其忠跡而死。”

(2).指留下的忠跡。 宋 曾鞏 《華不注山》詩:“ 醜父 遺忠無處問,空餘一掬野泉甘。” 宋 朱熹 《次韻陳休齋懷古堂》:“好句看猶在,遺忠愴已休。” 章炳麟 《訄書·哀焚書》:“夫患臣僚之攜貳,則襃遺忠以炫之。”

易姓

古代帝王把國家視為一姓之家業,故稱改朝換代為“易姓”。《史記·曆書》:“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漢書·谷永傳》:“如使危亡之言輒上聞,則 商 周 不易姓而迭興。” 宋 無名氏 《儒林公議》卷上:“ 太祖 承 五代 易姓之後,知人心未固。” 明 李贄 《藏書·武臣傳·李勣》:“蓋至於易姓受命,改 唐 為 周 ,然後知其罪不獨在 李勣 、 許敬宗 ,而在 褚遂良 、 長孫無忌 等矣。”

前徽

前人美好德行。 南朝 宋 顏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欽若皇姑,允迪前徽。” 南朝 梁 沉約 《奏彈王源》:“ 欒 郤 之家,前徽未遠。” 唐 韓愈 《譴瘧鬼》詩:“祖 軒 而父 頊 ,未沫於前徽。” 清 方文 《田居雜詠》之六:“我質本淺薄,安敢望前徽。”

一本

(1).同一根本。《孟子·滕文公上》:“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朱子語類》卷九:“主敬窮理,雖二端,其實一本。”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公冶長篇一》:“仁、義、忠、孝,固無非性者,而現前萬殊,根原一本。” 許地山 《兇手》第一幕:“奴是念著他們倆是一本之親,而且公公遺下的產業至今還沒分析,論理應該供給他。”

(2).完全根據。《新五代史·職方考》:“蓋得其要,則雖萬國而治;失其所守,則雖一天下不能容,豈非一本於道德哉!” 宋 曾鞏 《賀熙寧十年南郊禮畢大赦表》:“發祥其德,無可以稱;思所以報,一本於心。”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因時致治,不能如三王之一本於道,而以功利之心行之,即是伯者以下事業。”

(3).表數量。草木等植物的一株。《荀子·富國》:“然後瓜桃棗李,一本數以盆鼓。”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瓜》:“八月斷其梢,減其實,一本但留五六枚。”《宋史·五行志》:“ 太平興國 二年八月, 青城縣 民家竹一本,上分雙莖。”

(4).表數量。檔案、奏章、書籍簿冊等的一件或一冊。《魏書·崔子元傳》:“今繕寫一本,敢以仰呈。”《北齊書·魏收傳》:“及詔行 魏 史, 收 以為直置秘閣,外人無由得見。於是命送一本付並省,一本付 鄴下 ,任人寫之。”《陳書·姚察傳》:“ 後主 所製文筆,捲軸甚多,乃別寫一本付 察 ,有疑悉令刊定。”《兒女英雄傳》第三回:“那河道總督平日又合他不對,便藉此參了一本,革職拿問。”

(5).表數量。戲劇中可成段落的一出或數出。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曲兒甜,腔兒雅,裁剪就雪月風花,唱一本倚翠偷期話。”

(6).一定長度的影片亦稱一本。

僑居

(1) [live abroad]∶古時指寄居他鄉,後多指在外國居住

僑居邑東。——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2) [plant]∶作為移民而定居

後嗣

[offsprings;descendant] 後代子孫

三支

(1).指 漢 末、 三國 時來 華 弘法的 月氏 高僧 支讖 、 支亮 和 支謙 三人。 支謙 受業於 支亮 , 亮 受業於 支讖 。當時稱“天下博知,不出三 支 ”。 宋 陳師道 《別寶講主》詩:“暫息三 支 論,重參二祖禪。” 梁啓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六章第二節:“ 三國 時代 支纖 、 支亮 、 支謙 ,皆自 印度 來傳教,時號‘三 支 ’”

(2).古 印度 因明學指組成比量的三個環節,即:宗(立義),因(論證),喻(設譬)。《翻譯名義集·名句文法》:“能立三支,譬喻宗因;由此譬況,喻曉宗因。” 章炳麟 《諸子學略說》:“近人或謂 印度 三支,即是 歐州 三段。”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