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溯羲皇畫八卦時文字權輿秦而篆漢而隸任後來縑素流傳不外六書體例 高踞吳山第一峰頂川原環抱江為襟湖為帶看從此菁華大啟振興西浙人才

題贈名勝杭州

對聯全文

上聯:上溯羲皇畫八卦時文字權輿秦而篆漢而隸任後來縑素流傳不外六書體例
下聯:高踞吳山第一峰頂川原環抱江為襟湖為帶看從此菁華大啟振興西浙人才

對聯備註:

(俞樾題杭州倉頡廟;杭州:俞樾題倉頡廟,位於吳山頂)

參考注釋

上溯

(1) [trace back]∶從當前向以往推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在歷次鬥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 [upstream]∶逆水而上

上溯幾里的廣大地區

羲皇

即 伏羲氏 。《文選·揚雄<劇秦美新>》:“厥有雲者,上罔顯於 羲皇 。” 李善 註:“, 伏羲 為三皇,故曰 羲皇 。” 唐 杜甫 《醉時歌》:“先生有道出 羲皇 ,先生有才遇 屈宋 。”

八卦

[Eight Diagrams formerly used in divination] 遠古中國的一套象徵性符號,由三條長畫或斷畫組成的八種圖式,在中國和日本用於占卜和象徵

時文

[eight-legged essay;essay prescribed for civil examination] 科舉時代稱應試的文章,特指八股文

粗粗地記得幾篇時文

權輿

(1).起始。《詩·秦風·權輿》:“今也每食無餘,於嗟乎!不承權輿。” 朱熹 集傳:“權輿,始也。” 三國 魏 曹丕 《登城賦》:“孟春之月,惟歲權輿,和風初暢。” 清 黃宗羲 《<淮安戴氏家譜>序》:“ 武王 克 商 ,封 微子 於 宋 ,七世而曰 戴公 ,此 戴 姓之權輿也。”

(2).萌芽;新生。《大戴禮記·誥志》:“於時冰泮發蟄,百草權輿。”《後漢書·魯恭傳》:“今始夏,百穀權輿,陽氣胎養之時。”《晉書·戴若思傳》:“今天地告始,萬物權輿。”參閱 清 錢大昕 《潛研堂集·答問》。

(3).黃色參見“ 權 ”。

後來

[afterwards;later;thereafter;subsequently] 屬於隨後的時間或時期的;繼…之後出現的

後來的情況好多了

後來的行動

縑素

(1).細絹。可供書畫。 晉 葛洪 《抱朴子·遐覽》:“縑素所寫者,積年之中,合集所見,當出二百許卷。” 南朝 梁 虞龢 《論書表》:“道士乃言性好《道德》,久欲寫 河上公 《老子》,縑素早辦而無人能書。”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吳道子》:“氣韻雄壯,幾不容於縑素;筆跡磊落,遂恣意於壁牆。”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五:“ 米元暉 善畫,能以古為今,蓋妙於薰染縑素。”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篇卷》:“大約篇從竹簡,卷從縑素;因物定名,無他義也。”

(2).指書冊或書畫。 南朝 梁 虞龢 《論書表》:“縑素之工,殆絶於昔。”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三:“命 蔡京 、 梁師成 、 黃冕 輩編類其真贋,紙書縑素,備盡卷帙。”《明史·隱逸傳·倪瓚》:“求縑素者踵至, 瓚 亦時應之。” 清 趙翼 《范莪亭孝廉得二扇面》詩:“縑素垂千秋,應可慰毅魄。”

流傳

[circulate;spread; be in circulation; be made known extensively] 謠言新聞或其他信息在人們中間的傳播

流傳後世

一則正在流傳的謠言

不外

不超出某種範圍以外。 明 張居正 《進世宗御筆疏》:“伏望皇上萬幾之暇,特加省閲,則致理之方,不外於法祖而得之矣。” 清 周中孚 《鄭堂札記》卷一:“然求其細意熨貼,亦不外此數語。” mao55東 《被敵人反對是好事而不是壞事》:“到 延安 參觀的人們,所以十分注意去看 抗大 ,我想也不外這個道理。”

六書

(1) [the six categ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古代分析漢字而歸納出的六種條例,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2) [the “Six Classics”——The Book of Poetry,Book of History,Book of Changes,Book of Rites;Book of Music,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即“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體例

(1) [stylistic rules and layout]∶著作的編寫格式;文章的組織形式;編輯部或印刷所對於拼法、大寫、標點、排印和版面所遵循習慣

(2) [guiding principle and detail rules]∶綱領與細則

(3) [rule]∶辦事的規矩

高踞

坐在高處。多指高高在上。 唐 韓愈 《石鼎聯句詩》序:“道士高踞大唱曰:‘ 劉 把筆,吾詩云雲。’” mao55東 《論聯句政府》五:“每到一地,就和那裡的民眾打成一片,不是高踞於民眾之上,而是深入於民眾之中。”

吳山

(1).山名。在今 陝西 隴縣 西南。參見“ 吳岳 ”。

(2).山名。又名 胥山 。俗稱 城隍山 。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東南。 南宋 初, 金 主 亮 南侵,揚言欲立馬於此。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 金 海陵 ( 海陵王 ,即 金 主 完顏亮 )閲 柳 ( 柳永 )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遂起 吳山 立馬之思。”

(3). 吳 地的山。 三國 吳 故地的山。《文選·謝朓<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詩:“鵲起登 吳 山,鳳翔陵 楚 甸。” 李善 註:“ 孫 氏初基 武昌 ,後都 建鄴 。” 清 陳維崧 《卜運算元·阻閘瓜步》詞:“風急 楚 天秋,日落 吳 山暮。”

(4). 吳 地的山。 春秋 吳 故地的山。 唐 賈島 《送朱可久歸越中》詩:“ 吳 山侵 越 眾, 隋 柳入 唐 疏。” 明 徐渭 《三茅觀觀潮》詩:“ 吳 山石頭坐秋風,帶著高冠拂雲霧。”

(5). 吳 地的山。常泛指 江 南的山。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詞:“ 吳 山 楚 澤行徧,只欠到 瀟 湘 。”

見“ 吳坂 ”。

第一

(1) [the first (1st);firstly;primarily;at the head;in the first place]∶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first;most important]∶首要的,最重要

質量第一

峰頂

1.亦作"峰頂"。

2.山峰的頂端。

3.喻事物發展的頂點。

川原

(1).江河之源。《國語·周語下》:“且絶民用以實王府,猶塞川原而為潢污也,其竭也無日矣。”

(2).指江河。《漢書·溝洫志贊》:“中國川原以百數,莫著於 四瀆 ,而 河 為宗。”

(3).河流與原野。 唐 陳子昂 《晚次樂鄉縣》詩:“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 唐 杜甫 《垂老別》詩:“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4).指原野。 宋 王安石 《出郊》詩:“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樹冥冥不見花。” 陳毅 《過黃泛區書所見》詩:“三過黃泛區,走蹌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滿目淒涼。”

環抱

[encircle;surround;hem in] 環繞,圍繞在中間

古老的寺廟處於綠樹環抱之中

從此

(1) [from this time on]∶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thenceforward]∶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菁華

精華。《尚書大傳》卷一下:“菁華已竭,褰裳去之。”《晉書·文苑傳序》:“《翰林》總其菁華,《典論》詳其藻絢。”《舊唐書·李賢傳》:“先王策府,備討菁華。” 聞一多 《死水·“你指著太陽起誓”》:“別人得的才是你的菁華--不壞的千春。”

振興

[develop vigorously] 振發興舉,增強活力

振興中華

人才

(1) [talent]∶在某一方面有才能或本事的人

爭奪高科技人才

(2) [beautiful]∶指美麗的容貌

頗有幾分人才

(3) 也作“人材”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