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全文
上聯:於國有郭令再造之勛,規模非三代下苟且僥倖功名,尚友古人,允矣方叔壯猷、召公維翰;
下聯:修身見顏子不違之用,緒餘兼四科中政事文學精蘊,師資後進,悲哉鄧侯入昴、傅說騎箕。
對聯備註:
(清-王鴻訓《挽曾國藩聯》)
參考注釋
國有
[state-owned] 為國家政府所擁有
國有化
土地國有
鐵路國有
國有企業
再造
(1) [give sb.a new lease on life]∶再生。用作感激別人救助
再造之恩,不可妄屬。——《宋書·王僧達傳》
再造之恩,沒齒難忘
(2) [rebuild]∶重建;復興
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舊唐書·郭子儀傳》
國家再造,卿力也
規模
[scale;scope;dimension;size] 事業、工程、運動、機構等所包含的範圍
故宮建築群規模宏大
代下
更換。《魏書·薛虎子傳》:“時州鎮戍兵,資絹自隨,不入公庫,任其私用,常苦飢寒。 虎子 上表曰:‘臣聞金湯之固,非粟不守; 韓 白 之勇,非糧不戰……竊惟在鎮之兵,不減數萬,資糧之絹,人十二匹,即自隨身,用度無準,未及代下,不免飢寒。’”《資治通鑑·齊高帝建元三年》 胡三省 註:“代,更也;下,替也。”此“代下”謂以糧易絹。
苟且
(1) [drift along]∶只顧眼前,得過且過
苟且偷安
(2) [carelessly;perfunctorily]∶敷衍了事;馬虎
因循苟且
(3) [improper]∶不正當的(多指男女關係)
僥倖
僥倖心理
功名
[scholarly honour or official rank in feudal China] 功績和名位;封建時代指科舉稱號或官職名位
但是,他們(指東林黨人)比起那一班讀死書的和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總算進步多了。——《事事關心》
尚友
(1).上與古人為友。《孟子·萬章下》:“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宋 朱熹 《陶公醉石歸去來館》詩:“予生千載後,尚友千載前。”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滿洲二理學之士》:“近日士大夫皆不尚友 宋 儒,雖 江 浙 文士之藪,其仕朝者無一人以理學著。”
(2).指與高於己者交遊。 明 李贄 《覆耿中丞書》:“僕尚友四方,願欲生死於友朋之手而不可得。”
古人
[the ancients;one who has passed away]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方叔
周宣王 時賢臣。《詩·小雅·采芑》:“顯允 方叔 ,征伐 玁狁 , 蠻荊 來威。” 鄭玄 箋:“ 方叔 先與 吉甫 征伐 玁狁 ,今特往伐 蠻荊 ,皆使來服於 宣王 之威,美其功之多也。”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以 方叔 、 邵虎 之臣,鎮衛四境,為國爪牙者,可謂當矣。”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緝熙王旅,兼 方叔 之望。”
壯猷
宏大的謀略。語出《詩·小雅·采芑》:“ 方叔 元老,克壯其猶。” 鄭玄 箋:“猶,謀也;謀,兵謀也。” 朱熹 註:“猶,謀也;言 方叔 雖老,而謀則壯也。” 南朝 陳 徐陵 《讓左僕射初表》:“氣懷沉密,文史優裕,東南貴秀,朝廷親賢,並見壯猷,皆宜左執。” 宋 蘇舜欽 《上孔待制書》:“閣下方以盛年壯猷,將康濟天下,而良助猶鮮,誠可憮然。”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七》:“何謂‘壯猷’?非常之策。 陳湯 不奏於公卿,破格之功。 班超 不謀於從事,出奇冒險。不拘文法、不顧利害者是也。”
維翰
《詩·大雅·文王有聲》:“四方攸同,王后維翰。” 毛 傳:“翰,乾也。” 鄭玄 箋:“王后為之乾者,正其政教,定其法度。”後因以“維翰”喻捍衛。亦指保衛國家的重臣。《晉書·宗室八王傳序》:“始則 韓 彭 菹醢,次乃 吳 楚 稱亂。然雖克滅權偪,猶足維翰王畿。” 南朝 梁 江淹 《蕭冠軍進號征虜詔》:“門下維翰之重,實資名品。” 明 張居正 《賀少宰鎮山朱公重膺殊恩序》:“ 文 武 受命, 召公 維翰。”
修身
[cultivate one's moral character] 陶冶身心,涵養德性
修身養性
見顏
猶見面。 唐 韓愈 《與大顛師書》:“久聞道德,切思見顏。”
不違
(1).依從。《論語·為政》:“子曰:‘吾與 回 言終日,不違,如愚。’”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不違者,無所怪問,於 孔子 之言,默而識之,如愚。” 元 馬致遠 《耍孩兒·借馬》曲:“恰才説來的話君專記,一口氣不違借與了你。”
(2).不遠。《國語·齊語》:“天威不違顏咫尺。” 韋昭 註:“違,遠也。”
(3).不休止。《左傳·昭公二十年》:“徵斂無度,宮室日更,淫樂不違。” 杜預 註:“違,去也。”
(4).符合。 南朝 梁 任昉 《為蕭揚州薦士表》:“實欲使名實不違,徼倖路絶。”
緒餘
(1).抽絲後留在蠶繭上的殘絲。借指事物之殘餘或主體之外所剩餘者。《莊子·讓王》:“道之真以治身,其緒餘以為國家,其土苴以治天下。” 陸德明 釋文:“ 司馬 、 李 云:緒者,殘也,謂殘餘也。” 宋 洪邁 《夷堅丙志·河北道士》:“門人數十,皆得其緒餘。” 明 劉元卿 《賢奕編·仙釋》:“羽人方士,借其名以自重,而實不能知其説,於是就佛經腳根下竊其緒餘,作諸經懺。”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四:“這是些藝術,門外的人只憑著耳食的緒餘是不能夠形容盡致也。”
(2).後代。《梁書·王亮傳》:“尚書左丞臣 范縝 ,衣冠緒餘。”《北齊書·段孝言傳》:“ 孝言 本以勛戚緒餘,致位通顯,至此便驕奢放逸,無所畏憚。”《周書·武帝紀下》:“ 狐 趙 緒餘,降成皁隸。”
四科
(1). 孔 門四種科目。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論語·先進》“德行: 顏淵 、 閔子騫 、 冉伯牛 、 仲弓 。言語: 宰我 、 子貢 。政事: 冉有 、 季路 。文學: 子游 、 子夏 ” 邢昺 疏:“夫子門徒三千,達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惟舉十人者,但言其翹楚者耳。”《後漢書·鄭玄傳》:“ 仲尼 之門,考以四科。”
(2). 南朝 宋 東觀 設定的四門學科。指儒學、玄學、文學、史學。《南史·王儉傳》:“ 宋明帝 泰始 六年,置 總明觀 ,以集學士,或謂之 東觀 。置東觀祭酒一人, 總明 訪舉郎二人,儒、玄、文、史四科,科置學士十人,其餘令史以下各有差。”
(3). 漢 代舉士的四種科目。《通典·選舉一》:“﹝ 漢武帝 ﹞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潔,志節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曰明習法令,足以決疑,能按章覆問,文中御史;四曰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決斷,材任三輔縣令。”
(4).指 漢 代以德行舉士的四條標準。《漢書·元帝紀》:“﹝ 永光 元年﹞二月,詔丞相、御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光祿歲以此科第郎、從官。” 李賢 注引 顏師古 曰:“始令丞相、御史舉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見在郎及從官,又令光祿每歲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賢否也。”
(5). 唐高宗 時舉薦人才的四條標準。即孝悌力行、經史儒術、藻思詞鋒、廉平強直。見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制度·四科》。
(6).人品四等。即容悅之凡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孟子·盡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則為容悅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為悅者也;有天民者,達可行於天下,而後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人倫·四科》:“容悅凡臣,社稷股肱,天民行道,大人正身。《孟子》章旨,凡此四科優劣之差。”
(7).詩文的四種形式。即奏議、書論、銘誄、詩賦。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政事
[government affairs] 政府施政的事務
過問政事
文學
(1) [literature]∶用語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小說、散文、戲劇、詩歌等
文學之趣味。——蔡元培《圖畫》
(2) [learning;knowledge]∶學問
胸中又沒文學
師資
[teachers]可以當教師的人才
培養師資
後進
(1) [backward;laggard;those who lag behind]∶進步比較慢、水平比較低的人或集體
見後進就幫
(2) [less advanced]∶學識或資歷較淺的人
喜誘益後進。——《後漢書·孔融傳》
(3) [descendants] 後輩
新舊一體,僑學兼顧,尊重前輩,培養後進
騎箕
見“ 騎箕尾 ”。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
對聯推薦
對聯:聽澗底泉聲呼天地是歌是哭
名勝,安徽,12字對聯對聯:酒伴春風香萬里 店逢盛世納千祥
春聯,7字春聯對聯:彩筆祗宜天上用 五雲多繞日邊飛
名勝,集句,7字對聯對聯:小溪雙岸月; 長笛一聲秋。
名人名家,6字對聯對聯:開特色先河三卷雄文驚日月
春聯,12字春聯對聯:四海具瞻,尊為山斗; 同朝欽羨,望若神仙。
名人名家,題贈,10字對聯對聯:仙家日月壺公酒 名士風流太傳詩
壽聯,男壽,7字壽聯對聯:遺疏尚淋漓,故老遽傳虛甲帳;
輓聯,名人名家,14字對聯對聯:中聖人之清,有如此水;
名人名家,11字對聯對聯:落日回車急; 當花酌酒閒。
名人名家,6字對聯對聯:寺貌仰巍峨輪奐華宮垂萬世
名勝,青海,12字對聯對聯:不惜親身穿犢鼻; 解留隻眼識鳶肩。
名人名家,8字對聯對聯:天鬧鐘聲遙渡漢; 地高月色近親人。
名人名家,8字對聯對聯:蒯禮卿為蒼生而出; 梁星海戴綠帽而來。
名人名家,9字對聯對聯:含和履巾執義秉德 駕福乘喜獲壽保年
壽聯,8字壽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