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修戒定慧空則無我見 常念慈悲喜舍方契佛心

佛教10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力修戒定慧空則無我見
下聯:常念慈悲喜舍方契佛心

對聯備註:

(印光大師:念佛堂聯)

對聯力修戒定慧空則無我見 常念慈悲喜舍方契佛心書法欣賞

力修戒定慧空則無我見 常念慈悲喜舍方契佛心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力修戒定慧空則無我見 常念慈悲喜舍方契佛心】書法集字作品欣賞

參考注釋

戒定慧

佛教語。指“三無漏法”,即防非止惡、息慮靜緣、破惑證真。《壇經·般若品》:“變三毒為戒定慧。”《五燈會元·章敬暉禪師法嗣·薦福弘辯禪師》:“帝曰:‘云何名戒?’對曰:‘防非止惡謂之戒。’帝曰:‘雲何為定?’對曰:‘六根涉境,心不隨緣名定。’帝曰:‘云何為慧?’對曰:‘心境俱空,照覽無惑名慧。’” 宋 蘇軾 《贈虔州術士謝晉臣》詩:“死後人傳戒定慧,生時宿直鬥牛箕。” 范文瀾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佛教修行方法,不外戒定慧三種。戒如捉賊(煩惱),定如縛賊,慧如殺賊。因此學佛首先要守戒律。”

無我

[anatta;anatman] 佛教基本教義之一,斷言否認靈魂、本體或任何其他先於任何現象存在的永久的物質實體的存在

悲喜

悲與喜。亦謂又悲又喜。《淮南子·原道訓》:“樂作而喜,曲終而悲,悲喜轉而相生。” 唐 裴鉶 《傳奇·聶隱娘》:“後五年,尼送 隱娘 歸……一家悲喜,問其所學。”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連城》:“夫婦出視,則 賓娘 已至庭中矣,相見悲喜。”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辛十四娘》:“女亦喜,即遣入府探視,則生已出獄,相見悲喜。” 魯迅 《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只要做得像,也仍然能夠為它悲喜,於是這齣戲就做下去了。”

佛心

佛教語。謂佛的大慈大悲之心。《觀無量壽經》:“諸佛心者,大慈悲是。” 唐 王維 《為舜闍黎謝御題大通大照和尚塔額表》:“冀成寶器,仁王為琢玉之因;廣運佛心,聖主受恆沙之祐。” 唐 司空圖 《山中》詩:“名應不朽輕仙骨,理到忘機近佛心。”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