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燈前,夏侯氏讀春秋傳; 東門樓上,南京人唱北西廂。

名人名家11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冬夜燈前,夏侯氏讀春秋傳;
下聯:東門樓上,南京人唱北西廂。

對聯備註:

(明-《巧對》)

參考注釋

侯氏

(1).指諸侯個人。《儀禮·覲禮》:“至於郊,王使ren4皮弁用璧勞。侯氏亦皮弁迎於帷門之外。” 鄭玄 註:“不言諸侯言侯氏者,明國殊舍異,禮不凡之也。” 賈公彥 疏:“言諸侯則凡之總稱;言侯氏則指一身,不凡之也。而所勞之處或非一國,舍處不同,故不總言諸侯而雲侯氏也。”

(2).泛指諸侯。 宋 宋鹹 《進<孔叢子>表》:“臣竊以 仲尼 以還、 子思 而後,聖嗣不絶,賢才挺生,皆道被於門人,悉教施於侯氏。”

春秋

(1) [a year]∶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詩·魯頌·閟宮》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

(2) [age]∶年齡

(3)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我國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國各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4)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史書名。儒家經典之一,相傳孔子根據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門樓

(1).城門上的樓。古代供瞭望、射敵用。《後漢書·董卓傳》:“﹝ 李傕 、 郭汜 等﹞遂圍門樓,共表請司徒 王允 出,問‘太師何罪’? 允 窮蹙乃下,後數日見殺。”《魏書·楊昱傳》:“ 昱 與弟息五人,在門樓上,須臾 顥 ( 元顥 )至,執 昱 下城。”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七:“城成,周六里半零六十五步,高三丈,門樓、靴城、馬面,敵樓悉備。”

(2).指觀闕上的樓。《三國志·魏志·曹爽傳》“伺察非常” 裴松之 注引 晉 郭頒 《世語》:“ 宣王 勒兵從闕下趨武庫,當 爽 門……督曰:‘夫人勿憂。’乃上門樓,引弩注箭欲發。”

(3).大門上邊牌樓式的頂。《醒世恆言·赫大卿遺恨鴛鴦絛》:“ 大卿 徑望東首行去,見一座雕花門樓,雙扉緊閉。”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一:“﹝賣餜子的﹞跑到一個高大的黑門樓跟前,推開大門上的一扇小門,鑽了進去。”

南京

(1).古都名。 唐 安史 之亂, 玄宗 奔 蜀 。到 至德 二載,收復兩京,還都 長安 ,遂將 蜀郡 改為 成都府 ,建號 南京 。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六:“北地雖夸 上林苑 , 南京 還有 散花樓 。”

(2).古都名。 契丹 神冊 四年葺 遼陽 故城建 東平郡 。 天顯 三年遷 東丹國 都於此,升為 南京 。

(3).古都名。 契丹 會同 元年得 幽 薊 十六州,升 幽州 為 幽都府 ,建號 南京 。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三章第一節:“ 遼太宗 把皇都建號 上京 ,稱 臨潢府 。 幽州 稱 南京 。”

(4).古都名。 宋 大中 祥符 七年,因 應天府 為 趙匡胤 舊藩,建為 南京 。地在今 河南 商丘縣 南。 建炎 元年, 高宗 繼位於 南京 ,即此。參閱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卷六。

(5).古都名。 金 天輔 七年,以新得 遼 地 南京 (即 燕京 )六州歸 宋 ,改以 平州 為 南京 。

(6).古都名。 金 初稱 北宋 故都 開封府 為汴京, 貞元 元年改稱 南京 。 貞祐 二年遷都於此。 宋 周煇 《北轅錄》:“九日,至 東京 。虜改名 南京 ……按 東京 , 春秋 衛 、 陳 、 鄭 三國之境,古 大梁城 也。”

(7).古都名。 明 洪武 元年八月建都於 江南 應天府 , 永樂 間遷都 北京 ,改 應天府 為行在, 正統 間建為 南京 。 清 為 江寧府 治,而仍沿 南京 之稱。即今 南京市 。 清 孫枝蔚 《初至南京客有談南京事者感賦》詩:“ 南京 歌舞驕南渡,四鎮功名誤四方。”

北西廂

指 元 王實甫 所寫的雜劇《西廂記》。為與 明 李景雲 、 李日華 等所寫的南曲傳奇《西廂記》相區別,故有南西廂、北西廂之名。後者稱為“南西廂”。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音律》:“填詞除雜劇不論,止論全本,其文字之佳,音律之妙,未有過於《北西廂》者。”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