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證幽明,看善善惡惡,隨形答響,到底來那個能逃; 道通晝夜,任生生死死,換姓移名,下場去此人還在。

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果證幽明,看善善惡惡,隨形答響,到底來那個能逃;
下聯:道通晝夜,任生生死死,換姓移名,下場去此人還在。

對聯備註:

(明-張蘊生《戲台聯》)

參考注釋

果證

佛教語。謂果地之證悟。果與因相對而言,在因位之修行曰因修,依因修而證果地曰果證。 唐 彥悰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序》:“剖析空、有,顯別斷、常,示之以因修,明之以果證,足以貽范當代,軌訓將來。”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首引》:“ 章丞相 讎擠 南海 , 印禪師 果證西天。”

幽明

(1).指有形和無形的事物。《易·繫辭上》:“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韓康伯 註:“幽明者,有形無形之象。” 宋 蘇軾 《與錢濟明》之三:“神藥希代之寶,理貫幽明,未敢輕議。”

(2).指晝夜;陰陽。《禮記·祭義》:“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別幽明,以制上下。” 鄭玄 註:“幽明者,謂日照晝,月照夜。”《史記·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説,存亡之難。” 張守節 正義:“幽,陰;明,陽也。” 魯迅 《<兩地書>序言》:“﹝我們﹞所講的又不外乎學校風潮,本身情況,飯菜好壞,天氣陰晴,而最壞的是我們當日居漫天幕中,幽明莫辨。”

(3).指生與死;陰間與人間。 唐 元稹 《江陵三夢》詩:“平生每相夢,不省兩相知,況乃幽陰隔,夢魂徒爾為。”《太平廣記》卷四ba1-1九引 唐 無名氏《冥音錄》:“幽明路異,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萬代一時,非偶然也。”

(4).人與鬼神。 唐 李白 《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皇 唐 葉有六聖,再造八極,鏡照萬方,幽明鹹熙。” 宋 王安石 《全椒張公有詩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悵然有感》:“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絶弦。”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神女》:“家君感大德,無以相報,欲以妹子附為婚姻,恐以幽明見嫌也。”

(5).指善惡;賢愚。《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 孔 傳:“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歲,則能否、幽明有別,黜退其幽者,升進其明者。” 宋 曾鞏 《蔡燡河南運判制》:“夫均通貨食,使物有羨贏;審覈幽明,使人知勸畏。”

善善惡惡

[love the good and shun the evil] 讚揚好人好事,憎惡壞人壞事,指愛憎分明

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史記·太史公自序》

到底

(1) [on earth]∶用於疑問句,表示進一步追究;究竟

你到底去不去?!

(2) [at last]∶表示經過較長過程最後出現某種結果

經過一番曲折,事情到底成功

(3) [after all]∶強調原因或特點;畢竟

[南方] 到底是南方,四月就插秧了

[小孩] 到底是小孩,這些道理他還不大懂

你到底為什么不走進那間屋子

(4) [through;to the end]∶一直到完畢、結束或完成

貫徹到底

(5) [after all]∶表示感嘆的語氣

到底還是女人心細

晝夜

(1) [day and night;round the clock] 白晝與夜晚

不分晝夜

晝夜營業

死生,晝夜事也。——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晝夜搒訊。——《明史》

(2) 又

晝夜不息

晝夜巡擾。——《廣東軍務記》

生生死死

猶言一輩子。謂從生至死。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 寬 復灑泣訴其父母生生死死之苦曰:‘儻伊父母必欲歸,且隨其主母起居耳。’” 賀敬之 《放歌集·向秀麗》:“一人唱呵千萬人和--生生死死為祖國!”

下場

[end] 比喻結局,收場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