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全文
上聯:學問政治,荷聖朝眷遇維隆,定國計於倉皇,正人心於末路,比歲來事變迭乘,臣力已殫、臣年已老;
下聯:下吏寒儒,皆我公帡幪所隸,溯先民之矩矱,遺後進之追思,從此日泰山失仰,斯文誰屬、斯世誰歸。
對聯備註:
(清-徐紹(日+冉)《挽張之洞聯》)
參考注釋
問政
諮詢或討論為政之道。《禮記·中庸》:“ 哀公 問政,子曰:‘ 文 武 之政,布在方策。’” 唐 元結 《欸乃曲》之一:“來謁大官兼問政,扁舟卻入 九疑山 。” 陳毅 《沁園春·山東春雪壓境讀mao2主2席柳亞子詠雪唱和詞有作》詞:“政暇論文,文餘問政,妙句拈來著眼高。”
朝眷
朝廷的恩遇。《魏書·崔亮傳》:“ 元顥 受制 梁國 ,稱兵本朝……何但大王家事所宜切齒,等荷朝眷,未敢仰從。”《資治通鑑·梁武帝中大通元年》:“下官等皆受朝眷,未敢仰從。”
國計
(1).治國的方針大計。《三國志·魏志·華歆傳》:“君深慮國計,朕甚嘉之。” 宋 王禹偁 《先君後臣論》:“會 座 病, 衛君 親視之疾,且問國計。”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四:“地方大吏,原以整頓地方,豈可圖便偷安,置國計於不問。”
(2).國家的經濟,國家的財富。《荀子·富國》:“如是,則上下俱富,交無所藏之,是知國計之極也。”《元史·世祖紀十》:“且言其國經 唆都 軍馬虜掠,國計已空。”《宦海》第一回:“總而言之,那一國之中,官吏的得人與否,關係著民生的強弱,國計的盛衰。”
倉皇
[in a flurry] 匆促而慌張。也作“倉黃”、“蒼皇”、“蒼黃”
敵棄炮倉皇遁。——徐珂輯《清稗類鈔》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倉皇出逃
正人
(1).正直的人;正派的人。《書·冏命》:“小大之臣,鹹懷忠良,其侍御僕從罔匪正人。” 孔穎達 疏:“其左右侍御僕從無非中正之人。”《後漢書·桓譚傳》:“刑罰不能加無罪,邪枉不能勝正人。” 唐 司空圖 《爭名》詩:“窮辱未甘英氣阻,乖疏還有正人知。”《兒女英雄傳》第五回:“是個敗類,縱然勢焰薰天,他看見也同泥豬瓦狗;遇見正人,任是貧寒求乞,他愛的也同威鳳祥麟。” 謝覺哉 《從紀念杜甫想起的》:“統治階級仇視正人,從古到今是一樣的。”
(2).指嫡系親屬。《紅樓夢》第五五回:“﹝三姑娘﹞心裡嘴裡都也來得,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如今他既有這主意,正該和他協同,大家做個膀臂,我也不孤不獨了。”
(3).做官長的人。《書·康誥》:“惟厥正人,越小臣諸節。” 孫星衍 疏:“正人者……即上文政人。” 王引之 《經義述聞·尚書上》:“正,長也,為長之人。” 唐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詩:“乃知正人意,不苟飛長纓。”
末路
(1) [dead end;end of the road]∶路途的終點,比喻衰亡沒落的境地
(2) [end]∶指朝代的末期或人的晚年
比歲
(1).連年。《管子·樞言》:“一日不食,比歲歉;三日不食,比歲飢;五日不食,比歲荒。”《漢書·衛青傳》:“其後 匈奴 比歲入 代郡 、 雁門 、 定襄 、 上郡 、 朔方 ,所殺略甚眾。” 顏師古 註:“比,頻也。” 宋 蘇軾 《祭常山神文》:“而我州之民,比歲飢殍凋殘之餘,不復堪命。” 明 瞿佑 《歸田詩話·年老還鄉》:“ 元 末,天下擾攘,比歲飢饉。”《清史稿·高宗紀四》:“庚申,以 甘肅 比歲偏災,免通省民欠籽種口糧倉穀。”
(2).近年。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八:“今天下印書,以 杭州 為上, 蜀 本次之, 福建 最下。京師比歲印板殆不減 杭州 ,但紙不佳。” 宋 沉遘 《上殿札子》:“臣伏見朝廷比歲置官遣使,自京師達於天下,凡征賦之重、力役之眾,有所病於民者,悉寬除之。”
事變
(1) [incident]∶突然發生的重大政治、 軍事性事件
七七事變
(2) [events]∶泛指事物的變化;世事的變遷
研究周圍事變的聯繫
從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繫,作為我們行動的響導。——《改造我們的學習》
下吏
[junior official] 低級官員
委命下吏。——漢· 賈誼《過秦論上》
寒儒
貧寒的讀書人。 宋 歐陽修 《讀書》詩:“吾生本寒儒,老尚把書卷。”《三俠五義》第二三回:“他雖是飽學名士,卻是一個寒儒,家道艱難,止於餬口。” 郁達夫 《為靄民先生題經公頤淵畫松》詩之一:“論定蓋棺離亂日,寒儒終不變初衷。”
帡幪
1.本指帳幕。後亦引申為覆蓋。
2.庇蔭,庇護。
先民
(1) [ancient people]∶泛指古人
(2) [ancient sage]∶古代的賢人
先民詢之。——清· 劉開《問說》
矩矱
(1).規矩法度。《楚辭·離騷》:“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王逸 註:“矩,法也;矱,於縛切,度也。” 漢 嚴忌 《哀時命》:“上同鑿枘於 伏羲 兮,下合矩矱於 虞 唐 。”《明史·選舉志一》:“時方崇尚新奇,厭薄先民矩矱。” 胡蘊玉 《<中國文學史>序》:“至 啟禎 時, 錢謙益 、 艾南英 準 北宋 之矩矱, 張溥 、 陳子龍 擷 東漢 之芳華,各樹一幟,以召學者。”
(2).定為法度,以為法式。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序志》:“但言不能盡意,聖人所難,識在缾管,何能矩矱?” 宋 洪邁 《<唐黃御史公集>序》:“於時墨儒詞匠所為詩若文,鹹矩矱自然,不以彫飾為工,相與贊翊道真。”
後進
(1) [backward;laggard;those who lag behind]∶進步比較慢、水平比較低的人或集體
見後進就幫
(2) [less advanced]∶學識或資歷較淺的人
喜誘益後進。——《後漢書·孔融傳》
(3) [descendants] 後輩
新舊一體,僑學兼顧,尊重前輩,培養後進
追思
[recollect] 回想;回憶
追思往昔
從此
(1) [from this time on]∶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thenceforward]∶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泰山
(1) [Mount Taishan]∶東嶽,中國五嶽之首,中國名山,海拔1524米,位於山東泰安境內。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禪、祭告天地,多古蹟和文人墨跡,為旅遊勝地
(2) [a person of distinction;a thing of sreat weight or import]∶古人把泰山作為高山的代表,常用來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寶貴的事物
有眼不識泰山
(3) [father-in-law]∶妻父的代稱
呼妻父為泰山,一說雲,泰山有丈人峰。—— 晁說之《晁氏客語》
斯文
(1) [culture or intellectual]∶指文化或文人
帶幾個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樣,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楊。—— 唐· 杜甫《壯遊》
(2) [refined;gentle]∶溫文爾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師兄撒潑。——《西遊記》
斯世
此世,今世。《三國志·蜀志·郤正傳》:“收止足以言歸,汎皓然以容裔,欣環堵以恬娛,免咎悔於斯世。” 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生丁斯世,言語道斷,為 守常先生 的遺文寫了幾句,塞責而已。”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
對聯推薦
對聯:事業興隆多行保險 權衡利弊久享康平
保險,8字對聯對聯:真宰相無忝科名,千古文章,輝煌俎豆;
名人名家對聯:歲屬龍龍布雨雨順風調呈稔歲
春聯,龍年,13字春聯對聯:滾滾江山只為大花面爭權國老無能終散局
名勝,關帝廟對聯:上下二千年間,任重道遠,死而後已,武鄉侯運際偏安,公定全局;
輓聯,名人名家對聯:胸中自有甲兵,論當代諸賢,伯仲汝南功第一;
輓聯,名人名家對聯:四大皆空坐片刻無分爾我
名勝,浙江,11字對聯對聯:人才要靠教師培養 智力須從根部開發
教師節,8字對聯對聯:雪野開荒冰河解凍逢春自有天道
春聯,14字春聯對聯:廣祈多福; 博覽群書。
名人名家,集句,5字對聯對聯:喜八方壽宇宏開,賓從躋堂,祝賢母頤齡,錦字留題人日後;
名人名家對聯:同賦小康對 共書大有年
春聯,5字春聯對聯:挹東海以為觴三楚雲山浮海里
名勝,長江,13字對聯對聯:龍行虎步毛家樣 意篤情酣賀氏神
題贈,7字對聯對聯:滄海正橫流籌筆敢忘天下計
名勝,武侯祠,12字對聯
詩詞推薦
- 有時澡雪精神
- 觀妙各有得,共賦泛潁詩
- 艷陽天,氣候明王哲《搗練子》
- 無用而用,虛含其動釋正覺《禪人並化主寫真求贊》
- 天地即蘧廬,吾身一郵置姜特立《寄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