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賢楚國契約歸,誄封翁豈僅九疇富壽; 大邑桂林匪輕寄,願文子勉為兩漢循良。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先賢楚國契約歸,誄封翁豈僅九疇富壽;
下聯:大邑桂林匪輕寄,願文子勉為兩漢循良。

對聯備註:

(清-吳恭亨《挽李堯章父聯》)

參考注釋

先賢

[wise men;scholars of the past;the late sage] 已故的有才德的人

先賢祠

契約

[agreement;contract] 兩人或幾人之間、兩方或多方當事人之間在辦理某事時,為了確定各自的權利義務而訂立的各自遵守的條文

封翁

封建時代因子孫顯貴而受封典的人。《儒林外史》第八回:“不日高科鼎甲,老先生正好做封翁享福了。”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李文貞公逸事》:“時公方九歲,隨其封翁雜立稠人中。”參見“ 封君 ”。

九疇

(1).疇,類。指傳說中天帝賜給 禹 治理天下的九類da6法,即《洛書》。《書·洪範》:“天乃錫 禹 洪範九疇,彝倫攸敍。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嚮用五福、威用六極。” 孔 傳:“天與 禹 , 洛 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 禹 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 馬融 註:“從‘五行’已下至‘六極’,《洛書》文也。” 唐 張說之 《開元正歷頌》:“龜易八封,龍書九疇。” 唐 張欽敬 《洛出書》詩:“奇象八卦分,圖書九疇出。”

(2).泛指治理天下的da6法。《魏書·高閭傳》:“帝道昌則九疇敍,君德衰而彝倫斁。” 隋 王通 《中說·周公》:“安得皇極之主,與之共敍九疇哉。” 唐 王昌齡 《箜篌引》:“僕本 東山 為國憂, 明光殿 前論九疇。”

富壽

《孔子家語·賢君》:“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壽也。”後以“富壽”謂富裕而長壽。 唐 蘇頲 《命新除牧守面辭敕》:“自古帝王莫能獨理,爰樹侯伯,所以分政,則今都督、刺史之謂矣。蓋欲亭之毒之,納於富壽,不夭不札,以致和平。” 宋 范仲淹 《陽禮教讓賦》:“斯射也,可以止其bao6亂;斯飲也,可以樂其富壽。” 宋 歐陽修 《韓公閱古堂》詩:“富壽及黎庶,威名懾夷狄。”

大邑

(1).猶大邦。 殷 周 時尊稱上國之詞。亦用以自稱。《書·武成》:“天休震動,用附我大邑 周 。”《孟子·滕文公下》:“惟臣附於大邑 周 。” 楊伯峻 註:“甲文中有‘大邑 商 ’‘天邑 周 ’之辭。金文中亦有‘大邑 周 ’之辭,不僅別人尊之如此稱呼,自稱亦如此(‘大邑’即‘天邑’)。”

(2).古稱王畿、侯國、大夫采地曰邑;尊大之,稱“大邑”。《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

(3).大的都邑或都會。《書·多士》:“今朕作大邑於茲 洛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建天京於金陵論》:“通都大邑,無非名勝之區;建極綏猷,必擇建都之地。”

桂林

[Guilin]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地級市。位於廣西東北部灕江西岸,面積1983平方公里,人口69萬。歷來為南嶺以南的交通要衝和軍事重鎮。同時也是著名的風景城市,以奇麗的喀斯特風光聞名於世,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稱

兩漢

[Western Han and Eastern Han Dynasties] 指西漢和東漢(1066—221 B.C.)

循良

(1).謂官吏奉公守法。《北史·孫搴等傳論》:“ 房謨 忠勤之操,始終若一。 恭懿 循良之風,可謂世有人矣。” 唐 李邕 《唐贈太子少保劉知柔神道碑》:“出膺賢守,則郡國循良。” 明 李介 《天香閣隨筆》卷一:“吾每見循良之吏,有活民之心,而民終不能活者,不剛也。” 孫中山 《孫文學說·不知亦能行》:“官吏不過為人民之僕,當受人民之監督制裁也。其循良者,吾民當任用之;其酷劣者,當淘汰之。”

(2).指循良的官吏。 唐 柳宗元 《柳州謝上表》:“常以萬邦共理,必藉於循良。” 清 朱彝尊 《送張夫子巡撫山東》詩之一:“循良久數 張京兆 ,副相依然 漢 上公。”

(3).善良。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富家中亦有循良懦弱者,烏可執一哉?”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舟子頗循良,令其糴米煮飯。”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