跣足云為履游三界踏破真空佛號西方無量 披髮天作冠蔭九州覆冒實境道稱北極至尊

名勝湖北武當山

對聯全文

上聯:跣足云為履游三界踏破真空佛號西方無量
下聯:披髮天作冠蔭九州覆冒實境道稱北極至尊

對聯備註:

(武當山:紫霄宮。跣足:光腳)

參考注釋

跣足

(1).赤腳;光著腳。 唐 穀神子 《博異志·陰隱客》:“首冠金冠而跣足。”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三·徐伯齡》:“﹝ 徐伯齡 ﹞疎盪不拘小節,對客每跣足蓬頭。”《紅樓夢》第一回:“只見從那邊來了一僧一道:那僧癩頭跣足,那道跛足蓬頭。”

(2).指光著的腳。 戴望舒 《村姑》詩:“村裡的姑娘靜靜地走著,提著她的蝕著青苔的水桶;濺出來的冷水滴在她的跣足上。”

云為

(1).言論行為。《易·繫辭下》:“變化云為,吉事有祥。” 孔穎達 疏:“或口之所云,或身之所為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刺驕》:“口習醜言,身行弊事,凡所云為,使人不忍論也。” 宋 司馬光 《上皇帝疏》:“舉措云為,不可不慎。” 清 李顒 《四書反身錄·中庸》:“能慎其所習,而先立乎其大,不移不奪,動靜云為,惟依良知良能,自無不善,即此便是率性。”

(2).所為。 漢 班固 《東都賦》:“子實 秦 人,矜誇館室,保界 河 山 ,信識 昭 襄 而知 始皇 矣,烏睹大 漢 之云為乎!”《漢書·李尋傳》:“君不修道,則日失其度,晻昧無光,各有云為。” 王先謙 補註:“雲猶所也。” 明 宋濂 《傅幼學字說》:“三代,聖人之所學者,大參乎天地,而小不遺乎事物;妙可以贊化機,而近不離乎云為。”

(3).變化。 唐 李商隱 《井泥四十韻》:“顧於冥冥內,為問秉者誰?我恐更萬世,此事愈云為。”

三界

(1).佛教指眾生輪迴的欲界、se6界和無se6界。見《俱舍論·世分別品》。 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求宗不順化》:“三界流動,以罪苦為場。化盡則因緣永息,流動則受苦無窮。” 唐 寒山 《詩》之二一三:“可畏三界輪,念念未曾息。” 宋 王安石 《望江南·歸依三寶贊》詞:“三界裡,有取總災危。” 清 龔自珍 《最錄<列子>》:“ 莊子 見道十三四, 列子 見道十七八,丁da6法之未東,皆未脫離三界。”道教沿用其說而稍異。 唐 呂岩 《敲爻歌》:“似此逍遙多快樂,遨遊三界最清奇。”

(2).猶三屆,三期。《元史·選舉志二》:“都監歷三界,陞務使,一周歲為滿,月日不及者通理。務使歷三界,陞提領。”

真空

(1) [vacuum]

(2) 指沒有任何實物粒子的空間

真空封裝罐

(3) 指沒有氣體或氣體極少的空間

(4) [void]∶借指不存在某種事物的領域

軍事力量真空

佛號

(1).佛的名號。如世尊、如來瞿曇等。《景德傳燈錄·伽耶舍多》:“彼聞佛號,心神竦然,即時閉戶。”

(2).特指信佛者口中所誦 阿彌陀佛 的名號。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湯公》:“公頓思惟佛能解厄,因宣佛號,纔三四聲,飄墮﹝巨人﹞袖外。” 魯迅 《彷徨·離婚》:“前艙中的兩個老女人也低聲哼起佛號來,她們擷著念珠……努嘴,點頭。”

西方

(1) [west]∶西邊或西邊的地方

(2) [West]∶指位於西半、北半球的國家。指歐美各國

無量

(1) [boundless;immersurable;measureless]∶沒有限制的;沒有止境的

前途無量

(2) [numerous]∶難以計算,指數量極多

披髮

(1) [with dishevelled hair]∶頭髮披散

披髮當風

(2) [a shock of hair]∶散開的頭髮

長長的披髮

天作

猶天造,天生。謂自然形成。《詩·周頌·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毛 傳:“作,生;荒,大也。天生萬物於高山,大王行道能安天之所作也。” 唐 韓愈 《燕喜亭記》:“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遺其人乎?” 明 何景明 《雨頌》:“相彼物矣,既鞠既靡;自我天作,乃奮而起。”

九州

(1) [China]∶中國的別稱

(2) [Kyushu]∶日本四主島中最南的島

覆冒

(1).蒙蓋;掩蔽。《漢書·谷永傳》:“黃濁四塞,覆冒京師,申以大水,著以震蝕。”《晉書·天文志上》:“天確乎在上,有常安之形;地魄焉在下,有居靜之體。當相覆冒,方則俱方,員則俱員。” 宋 曾鞏 《瀛州興造記》:“是日大雨,公私暴露,倉儲庫積,無所覆冒。”

(2).誣陷。 漢 劉向 《列女傳·齊威虞姬》:“即陷難中,有司受賂,聽用邪人,卒見覆冒,不能自明。” 漢 王符 《潛夫論·述赦》:“淑人君子為讒佞利口所加誣覆冒。”

(3).蔭庇。 宋 司馬光 《復常膳聽樂允批答》:“朕秉德不明,陰陽謬戾,旱暵為災,辜及元元為人父母,不能保養覆冒以厚其生。”

實境

古典詩歌理論術語。真切實在的境界。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或細寫風物都可謂之實境。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實境》:“實境:取語甚直,計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見道心。”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一:“寧近無遠,寧朴無虛,有分格,有來委,有實境,一涉議論,便是鬼道。” 明 顧起綸 《國雅品·士品四》:“其(指 文徵明 )文恬寂整飭,詩亦從實境中出,特調稍纖弱。”

道稱

稱道;稱說。《北史·恩幸傳·抱嶷》:“十九年,以刺史從駕南征,以老舊,每見勞問,數道稱 嶷 之正直。”

北極

(1) [north pole]

(2) 從地球最北端看去的天頂

(3) 磁鐵自由懸掛時指向北方的一極

(4) 北方邊遠之處

(5) [the North Pole]∶地球的最北端,地軸的北端

至尊

(1).最尊貴,最崇高。《荀子·正論》:“天子者埶位至尊,無敵於天下。” 漢 班固 《bai6虎通·號》:“或稱天子,或稱帝王何?以為接上稱天子者,明以爵事天也;接下稱帝王者,明位號天下至尊之稱,以號令臣下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君父至尊,在三罔極。”

(2).至高無上的地位。多指君、後之位。 漢 賈誼 《過秦論上》:“及至 始皇 ,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 周 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漢書·路溫舒傳》:“陛下初登至尊,與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統。”《東觀漢記·明德馬皇后傳》:“有司奏立 長秋宮 ,以率八妾。上未有所言,皇太后曰:‘ 馬貴人 德冠後宮。’遂登至尊。”

(3).用為皇帝的代稱。《漢書·西域傳上·罽賓國》:“今遣使者承至尊之命,送蠻夷之賈。” 唐 杜甫 《石筍行》:“惜哉俗態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箸議第一》:“近年財空虛,大吏告民窮,而至尊憂帑匱。”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