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欲定而風不靜子欲養而親不待奉母百年豈足哀哉數朝臥病何意撒手竟長逝只享春秋六二 愛我國矣志未酬育我身矣恩未報愧兒七尺微軀幸也他日流芳應是慈容無再見難尋瑤島三千

輓聯

對聯全文

上聯:樹欲定而風不靜子欲養而親不待奉母百年豈足哀哉數朝臥病何意撒手竟長逝只享春秋六二
下聯:愛我國矣志未酬育我身矣恩未報愧兒七尺微軀幸也他日流芳應是慈容無再見難尋瑤島三千

對聯備註:

(秋瑾挽母)

參考注釋

不靜

(1).不安。《書·大誥》:“有大艱於西土,西土人亦不靜。”

(2).不靖。指作亂之事。《書·多方》:“爾乃迪屢不靜,爾心未愛。” 孔 傳:“汝所蹈行,數為不安,汝心未愛我 周 故。”

不待

[needlessly]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來,他就走了

百年

(1) [in a century;centenary;centennial;a hundred years]∶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lifetime]∶指人的一生;一輩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臥病

[be confined to bed;fall sick;be laid up with illness] 患病不起,躺在床上

何意

(1).為什么,何故。 宋玉 《神女賦》:“晡夕之後,精神怳忽,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 整 聞聲仍打 逡 , 范 喚問:‘何意打我兒?’”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 瑯瑘王 ﹞遂大怒,詢曰:‘至尊已有,我何意無?’”

(2).豈料;不意。《後漢書·申屠蟠傳》:“ 蟠 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為可與言也,何意乃相拘教樂貴之徒邪?’” 三國 魏 吳質 《答魏太子箋》:“自謂可終始相保,並騁材力,效節明主,何意數年之閒,死喪略盡。”《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數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護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氣薰熾,毒手摧殘。” 清 顧炎武 《王征君潢具舟小坐柵洪橋下》詩:“何意多同心,合沓來諸方?”

撒手

(1) [let go]∶放開手

他從梯子上撒手跳下來

(2) [give up]∶放棄

撒手不管

長逝

[pass away;be gone for ever] 指人去世

春秋

(1) [a year]∶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詩·魯頌·閟宮》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

(2) [age]∶年齡

(3)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我國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國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4)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史書名。儒家經典之一,相傳孔子根據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我身

我自己;我這個人。 唐 韓愈 《贈張籍》詩:“我身蹈 丘 軻 ,爵位不早綰。” 唐 白居易 《我身》詩:“我身何所似,似彼孤生蓬。”

七尺

(1).古代指二十歲。《周禮·地官·鄉大夫》:“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 賈公彥 疏:“七尺謂年二十知者,案《韓詩外傳》‘二十行役’,與此國中七尺同,則知七尺謂年二十。”

(2).指身軀。人身長約當古尺七尺,故稱。 南朝 梁 沉約 《齊太尉王儉碑銘》:“傾方寸以奉國,忘七尺以事君。” 唐 李頎 《古意》詩:“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清 孫枝蔚 《黃河舟中》詩:“七尺雖無用,臨深亦可驚。” 阿英 《袁中郎做官》:“不肖雖愚,豈以七尺易一官。”

微軀

微賤的身軀。常用作謙詞。 三國 魏 曹植 《敘愁賦》:“委微軀於帝室,充末列於椒房。”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者重言,伯者重信,不可以女子微軀,而負明約於天下,國之禍也。” 唐 牟融 《游報本寺》詩:“自笑微軀長碌碌,幾時來此學無還。” 清 周亮工 《西禪寺留別》詩:“微軀未敢厭烽煙,祖帳羣公盡大賢。”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假使我們能救他們,便犧牲卻一己底微軀,也正是人生底無上幸福。”

他日

(1) [future;some other day;later on]∶將來;來日,將來的某一天或某一時期

他日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驢一鳴。——《戰國策·魏策》

他日不忘老人芋。——清· 周容《芋老人傳》

願他日得志。

(2) [former days;former times;bygone days]∶以往;昔日

流芳

[leave a good name] 流傳美名

流芳百世

萬古流芳

應是

(1).料想是;應當是。 唐 李白 《清平樂》詞:“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 宋 蘇軾 《卜運算元·感舊》詞:“莫惜尊前仔細看,應是容顏老。” 明 劉基 《題宋子章效米元暉山水圖》詩:“應是前後身,神會造化跡。”《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據此一説,自然應是父親更重。”

(2).凡是,所有。

慈容

慈祥和藹的容顏。 清 龔自珍 《燼餘破簏中獲書數十冊皆慈澤也書其尾》詩:“乍讀慈容在,長吟故我非。” 冰心晚晴集·記一件最難忘的事情》:“過了今天就再也看不見 周總理 的慈容了。”

見難

遇到危難。《淮南子·齊俗訓》:“立節者見難不苟免,貪祿者見利不顧身。” 唐 元稹 《鶯鶯傳》:“猶懼兄之見難,是用鄙靡之詞,以求其必至。”《封神演義》第十回:“君子見難,豈不知迴避?但天數已定,斷不可逃,徒自多事。”

瑤島

傳說中的仙島。《群音類選·蟠桃記·王母玩桃》:“須知道天台路窅通瑤島。” 清 孫枝蔚 《賦得春水船如天上坐》詩:“擬登瑤島尋仙侶,遲服金丹變老翁。”

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後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晉書·謝尚傳》:“夫無後之罪,三千所不過。”《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數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