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之為言循也共凜威循夏楚 查其近於察乎群瞻明察秋毫

名勝南京12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巡之為言循也共凜威循夏楚
下聯:查其近於察乎群瞻明察秋毫

對聯備註:

(南京天王府:巡查府。凜:通懍,嚴肅、嚴峻)

參考注釋

為言

(1).與之說話;與之交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豈寡人不足為言邪?何故哉?”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汾水》:“ 辛 貌醜,妻不為言。”

(2).猶為意。《史記·管晏列傳》:“ 管仲 貧困,常欺 鮑叔 , 鮑叔 終善遇之,不以為言。”

詐偽之言。為,通“ 偽 ”。《詩·唐風·采苓》:“人之為言,苟亦無信。”《詩·唐風·采苓》:“人之為言,胡得焉。” 孔穎達 疏:“人之詐偽之言。” 陳奐 傳疏:“古‘為、偽、譌’三字同。《毛詩》本作‘為’,讀作‘偽’也。為言即讒言,所謂小行無徵之言也。”

夏楚

(1).古代學校兩種體罰越禮犯規者的用具。後亦泛指體罰學童的工具。《禮記·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鄭玄 註:“夏,槄也;楚,荊也。二者所以扑撻犯禮者。”《明史·職官志二》:“有不率者,撲以夏楚;不悛,徙謫之。其率教者,有升堂積分超格敘用之法。課業倣書,季呈翰林院考校,文冊歲終奏上。”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爾敢下,我且以夏楚撲爾。”

(2).泛指用棍棒等進行體罰。多用於對未成年者。《續資治通鑑·宋理宗紹定四年》:“後性莊嚴,頗達古今。 金 主已立為太子,有過,尚切責之;及即位,始免夏楚。”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張誠》:“午前不知何往,業夏楚之。” 林紓 《薛則柯先生傳》:“若將歸,當請杖於若母,吾不忍夏楚若矣。”

近於

(1) [about]∶時間接近,不遠

近於仲夏的一個夜晚

(2) [come near]∶在種類或性質上趨於相近

這接近於完美,近於人情,近於正確

明察秋毫

[omniscient] 明細觀察秋日獸類的毫毛。極言能敏銳辨別是非,觀察細微,不受蒙蔽

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孟子·梁惠王上》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