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所宗十七帖 楹聯之友北臨邑

題贈7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行草所宗十七帖
下聯:楹聯之友北臨邑

對聯備註:

(馬蕭蕭贈臨邑)

參考注釋

行草

(1).介於行書草書之間的一種書法字型。 宋 蘇軾 《郭熙畫秋山平遠》詩:“為君紙尾作行草,烱如 嵩洛 浮秋光。” 明 趙宧光 《金石林緒論》:“行草,如二 王 帖中稍縱體, 孫過庭 《書譜》之類皆是也。” 陳衍 《元詩紀事·沉貴》:“﹝ 溫日觀 ﹞酒酣興發,以手潑墨,然後揮筆,迅於行草,收拾散落,頃刻而就。”

(2).行書與草書的並稱。 唐 張懷瓘 《六體書論》:“ 子敬 不能純一,或行草雜糅,便者則為神會之間,其鋒不可當也。” 宋 陸游 《作字》詩:“整整復斜斜,翩如風際鴉。書成半行草,眼倦正昏花。”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原書》:“由 秦 分而變 漢 分,自 漢 分而變真書,變行草,皆人靈不能自已也。”

十七

草書法帖名。 晉 王羲之 所書信札。因第一札開頭有“十七日”三字,故名。 唐 太宗 時,命愛好書法的京官隸屬弘文舘,以禁中法書為學習的範本,中有“十七帖”,故又稱“舘本十七帖”。此後輾轉相刻,版本不下十餘種。今存有翻摹的 宋 拓本。 唐 張彥遠 《法書要錄·右軍書記》:“十七帖,長一丈二尺,即 貞觀 中內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二字,是烜赫著名帖也。”參閱 清 包世臣 《藝舟雙楫·十七帖疏證》。

楹聯

[couplets hung on the pillars of a hall] 掛或貼於楹柱上的對聯。泛指對聯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