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宗臣後,為命世才,溯瀛海壯遊,方期貴壽勛名,論古遠同富彥國; 抱數日疴,證三生果,環地球諸部,相與咨嗟嘆息,問年差等陸忠宣。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以宗臣後,為命世才,溯瀛海壯遊,方期貴壽勛名,論古遠同富彥國;
下聯:抱數日疴,證三生果,環地球諸部,相與咨嗟嘆息,問年差等陸忠宣。

對聯備註:

(清-吳承潞《挽曾紀澤聯》)

參考注釋

宗臣

(1).與君主同宗之臣。《國語·魯語下》:“ 公父文伯 之母欲室 文伯 ,饗其宗老…… 師亥 聞之曰:‘善哉!男女之饗,不及宗臣;宗室之謀,不過宗人。’”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文忠答趙履常》:“ 趙公 啟 文忠 曰:‘當思所以謀當路者,毋徒議之而已。’ 文忠 答以‘公為宗臣,固當思所以謀,如某不過朝廷一議事之臣爾。’” 清 李漁 《玉搔頭·弄兵》:“ 屈原 今日投江死,我向潢池盜弄兵,同一宗臣心事別,此求實事彼求名。”

(2).世所敬仰的名臣。《漢書·蕭何曹參傳贊》:“ 淮陰 、 黥布 等已滅,唯 何 參 擅功名,位冠羣臣,聲施後世,為一代之宗臣,慶流苗裔,盛矣哉!” 顏師古 註:“言為後世之所尊仰,故曰宗臣也。”《南史·袁昂傳》:“ 昂 在朝謇諤,世號宗臣。” 宋 蘇軾 《富鄭公神道碑》:“惟 神宗 日月之明,知公愈深。公雖請老,有大政事,必手詔訪問,又追論定策之勛,以告天下,寵及其子孫,然後小人不敢復議,雍容進退,卒為宗臣。” 明 方孝孺 《尚友五贊·韓忠獻公》:“堂堂 魏公 , 宋 之宗臣。”

命世才

著名於當世的傑出人才;能治國的人才。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 賈誼 亞夫 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將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讒,並受禍敗之辱。” 唐 黃滔 《賀清源僕射新命》詩:“雖言 嵩岳 秀崔嵬,少降連枝命世才。” 前蜀 韋莊 《對雨獨酌》詩:“能詩豈是經時策,愛酒元非命世才。” 明 王世貞 《自夾山趣顏神感古》詩:“回首兵車地,虛生命世才。”

瀛海

[sea] 浩瀚的大海

壯遊

懷抱壯志而遠遊。 元 袁桷 《送文子方著作受交趾使於武昌二十韻》:“壯遊詩句豁,古戍角聲悲。” 明 陳所聞 《玉交枝·寄平湖沉海曙》曲:“你擔簦躡蹻還壯遊,我席門塵榻遙相候。”《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昔人曾云:讀萬卷書,不可不行萬里路。如你這等英年,正是為國宣力的時候,作這趟壯遊也好。” 陳毅 《送沉張諸君赴延安》詩:“穿插敵防千百里,壯遊堪羨快生平。”

貴壽

富貴壽考。 漢 焦贛 《易林·暌之未濟》:“降我祉福,貴壽無極。” 唐 柳宗元 《亡姊前京兆府參軍裴君夫人墓誌》:“以夫人之德行,宜貴壽,宜康寧,然而年始三十,不克至於壽。良人官為參軍事,不及偕其貴。” 王闓運 《王祭酒母鮑太夫人誄》:“朱輪導仗,白髮垂簪,人之見之,貴壽無極。”

勛名

功名。《後漢書·張奐傳》:“﹝ 張奐 ﹞及為將帥,果有勛名。” 宋 蘇舜欽 《春日感懷》詩:“望國勛名晚,傷時歲月飛。” 清 吳偉業 《東萊行》:“ 左氏 勛名照汗青,過江忠孝數中丞。” 劍農 《武昌革命始末記》:“成則共圖勛名,敗則生靈塗炭。”

古遠

[long ago] 古老;久遠;很久以前

愈是古遠的時代,人類的活動愈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內蒙訪古》

三生

[the three lives of rebirth]佛家所說的三世轉生,即前生、今生和來生

世說三生如不謬,共疑巢許是前身。——白居易《贈張處士山人》

三生有幸

地球

(1) [the Earth;the globe] 人類所居住的這個行星,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14960萬公里,在行星中排第三位,它的赤道半徑為6378.2公里,其大小在行星中列第五位

(2) [world]∶指全世界

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相與

[together;deal with sb.;get along with sb.] 副詞。表示同時同地做某件事。可譯為“共同”

舍人相與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卒相與歡。

平原君竟與 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因相與言。——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咨嗟

(1).讚嘆。《楚辭·天問》:“何親揆 發 ,定 周 之命以咨嗟?” 王逸 註:“咨嗟,嘆而美之也。”《南史·張緒傳》:“ 劉悛 之為 益州 ,獻 蜀 柳數枝…… 武帝 以植於 太昌 靈和殿 前,常賞玩咨嗟。” 宋 歐陽修 《贈無為軍李道士》詩:“ 李師 琴紋如臥蛇,一彈使我三咨嗟。” 王闓運 《曾孝子碑文》:“學士大夫高尚其道,負販傭嫗咨嗟其行。”

(2).嘆息。 漢 焦贛 《易林·離之升》:“車傷牛罷,日暮咨嗟。”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雁門太守行》:“﹝ 王渙 ﹞病卒,老少咨嗟,奠酬以千數。” 明 劉若愚 《酌中志·正監蒙難紀實》:“是時, 高公 已居林下,頗為咨嗟,然已無可奈何。”

嘆息

(1) [sigh;heave a sigh]∶嘆氣

惟聞女嘆息。——《樂府詩集·木蘭詩》

未嘗不嘆息。——諸葛亮《出師表》

聞琵琶已嘆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倚杖自嘆息。——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僅嘆息曰。——《資治通鑑》

御史嘆息去。——清· 張廷玉《明史》

制府繞階嘆息,知變生肘腋,頃刻間便有作亂之事。——清· 魏源《聖武紀》

(2) [praise;gasp in admiration]∶嘆美;讚嘆

姑娘此時,除了心中感激,點頭嘆息之外,再無別話。——《兒女英雄傳》

差等

(1).等級;區別。《孟子·滕文公上》:“ 之 則以為愛無差等,施由親始。”《新唐書·高季輔傳》:“至 江南 、 河北 ,人頗舒閒,宜為差等,均量勞逸。” 與之 《論中國現在之黨派及將來之政黨》:“故吾以為知識者,不可不求其活潑,而政治能力之厚薄,即由之以為差等者也。”

(2).分成等級。 清 龔自珍 《祀典雜議》:“方今休隆時,正宜差等百王,攷鏡羣籍,召萬靈之祐,錫九流之福。”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