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傳本孟氏七篇吾道不孤況此地曾留手澤 梓里溯姚江一派典型未泯與諸君同爇心香

書院

對聯全文

上聯:薪傳本孟氏七篇吾道不孤況此地曾留手澤
下聯:梓里溯姚江一派典型未泯與諸君同爇心香

對聯備註:

(江西陽明書院)

參考注釋

傳本

流傳於世間的版本。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書證》:“《左傳》曰:‘ 齊侯 痎遂痁。’《説文》云:‘痎,二日一發之瘧。’……而世間傳本多以‘痎’為‘疥’。”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 宋 王堯臣 《崇文總目》,今世當有傳本。” 章炳麟 《文學說例》:“又今《老子》本作‘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與《莊子·天下篇》引作‘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不同,蓋六國時傳本各異也。”

七篇

七篇文章。特指《孟子》。該書七篇,故稱。 清 閻若璩 《孟子生卒年月考》:“按 孔子 生卒出處年月,具見《史記·孔子世家》,而 孟子 獨略。於是説者紛紜。余嘗以七篇為主,參以《史記》等書,然後歷歷可考。” 清 邵懿辰 《儀宋堂後記》:“經火於 秦 ,《論語》伏於屋壁,《大學》、《中庸》汨於《戴記》,而七篇夷於諸子。”

吾道

我的學說或主張。《論語·里仁》:“子曰:‘ 參 乎!吾道一以貫之。’” 唐 杜甫 《屏跡》詩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學傳二·楊時》:“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書》:“聞 孫逸仙 亦倡是説,竊幸吾道不孤。”

不孤

(1).古時幼年喪父為孤,孤子受到長輩父親般的照顧稱為不孤。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二十:“ 康節 先公既捐館,二 程 先生於 伯溫 有不孤之意,所以教載甚厚。”

(2).不孤單,不單獨。《論語·里仁》:“德不孤,必有鄰。” 沉兼士 《<積微居國小金石論叢>序》:“今讀此編,深幸吾道之不孤。”

此地

這裡,這個地方。 唐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詩:“此地別 燕丹 ,壯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我初到此地,並不曾認得一個人。” 洪深 《抗戰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手澤

[handwriting or articles left byone's forefathers] 先輩存跡

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禮記·玉藻》

梓里

[native place] 指故鄉

榮歸夸梓里。——劉迎《題劉德文戲彩堂》

一派

(1) [tributary]∶一條支流;一條水流

一派死水

(2) [school]∶一個流派;一個派別

中立的一派

(3) [a crop of]∶一片;一陣

一派謊言

典型

[typical] 充分顯現出其個性特徵

典型的身體損傷

諸君

(1) [ladies and gentlemen] 各位

諸君!敵人遠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2) 又

諸君無意則已。

心香

(1).佛教語。謂中心虔誠,如供佛之焚香。 南朝 梁簡文帝 《相宮寺碑銘》:“窗舒意蕊,室度心香。” 唐 韓偓 《仙山》詩:“一炷心香洞府開,偃松皺澀半莓苔。” 郭沫若 《蘇聯紀行·六月十一日》:“假如當天便能夠起飛,我倒是心香禱祝的。”

(2).指真誠的心意。 清 龔自珍 《南歌子》詞:“紅淚彈前恨,心香警舊盟。”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