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中行,如我公不守舊、不趨新,浩落古今同一體; 學於古訓,並其身有文章、有經術,風流儒雅亦吾師。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道在中行,如我公不守舊、不趨新,浩落古今同一體;
下聯:學於古訓,並其身有文章、有經術,風流儒雅亦吾師。

對聯備註:

(清-曹鍾瑤《挽張之洞聯》)

參考注釋

中行

(1).行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論語·子路》:“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

(2).泛指中庸之道。 清 姚鼐 《方侍廬先生志銘》:“先生默默,獨守中行。”

(3).中等德行。《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

(1).中軍。《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晉侯 作三行以御 狄 , 荀林父 將中行。”《吳越春秋·夫差內傳》:“ 范蠡 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參見“ 三行 ”。

(2).中列。《吳子·勵士》:“於是 武侯 設坐廟廷,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減。”

(3). 唐 宋 時,尚書省分六部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為“前行”,刑、戶為“中行”,工、禮為“後行”。見 宋 王溥 《唐會要·尚書省諸司上》。

(4).複姓。 漢 有 中行說 。見《史記·匈奴列傳》。

守舊

(1) [curtain]∶戲曲演出時掛在舞台上用來隔開前後的幕,幕上繡著跟劇情無關的圖案

(2) [be conservative;adhere to old ways past practices]∶因襲舊的看法或做法而不求改進

因循守舊

不趨

(1).謂入朝不急步而行。封建時代人臣入朝必須趨步以示恭敬,入朝不趨是皇帝對大臣的一種殊遇。《史記·蕭相國世家》:“於是乃令 何 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文選·任昉<齊竟陵文王宣公行狀>》:“又詔加公入朝不趨,讚拜不名。” 張銑 註:“天子敬重其德,有詔使入天子之朝不趨走。”《周書·靜帝紀》:“庚子,詔 趙 、 陳 、 越 、 代 、 滕 五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2).不追逐;不追求。《韓非子·亡徵》:“見大利而不趨,聞禍端而不備,淺薄於爭守之事,而務以仁義自飾者,可亡也。”

(3).不迅速。見“ 不趨事 ”。

浩落

開朗坦蕩。 清 惲敬 《與趙石農書》:“前日旌旆入都,得快瀉匈臆, 惲子居 又得數日浩落矣。” 清 趙翼 《甌北詩話·蘇東坡詩》:“ 東坡 襟懷浩落,中無他腸。”

古今

[ancient and modern] 古代和現代

古今差異

同一

(1) [same;identical]∶相同;同樣

同一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結束在同一的命運

(2) [identical]∶一致

古訓

[ancient maxims or precepts] 古代人遵行和推崇的準則

問他為什么,他總是說古訓如此

文章

(1) [article;essay]∶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literary works;writings]∶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hidden meaning]∶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thing;program]∶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經術

猶經學。《史記·太史公自序》:“ 仲尼 悼禮廢樂崩,追脩經術,以達王道。” 唐 張祜 《投常州從兄中丞》詩:“史材誰是伍,經術世無雙。”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罷黜詩賦崇經術,儒生講習 丘 與 軻 。” 章炳麟 《黃先生傳》:“余少時從本師 德清 俞君 游,亦數謁先生。先師任自然,而先生嚴,重經術,亦各從其性也。”

風流儒雅

稱揚人學識淵博,舉止瀟灑,很有風度。 北周 庾信 《枯樹賦》:“ 殷仲文 風流儒雅,海內知名。” 唐 杜甫 《詠懷古跡》之二:“搖落深知 宋玉 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八:“ 河 帥 公輔 世家,風流儒雅,政蹟亦卓然有聲。”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