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動幡動何處聞天籟地籟人籟 石開蓮開此間見小千中千大千

名勝福州13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風動幡動何處聞天籟地籟人籟
下聯:石開蓮開此間見小千中千大千

對聯備註:

(福建福州西禪寺玉佛閣現·越塵)

參考注釋

風動

[pneumatic] 空氣壓力使運動或作功

風動工具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天籟

[sounds of nature] 自然界的聲音,物自然而然發出的聲音。如風聲、鳥聲、流水聲等

地籟

(1).風吹大地的孔穴而發出的聲響。《莊子·齊物論》:“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 成玄英 疏:“地籟則竅穴之徒,人籟則簫管之類。”《莊子·齊物論》:“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乎!” 宋 陸游 《雪歌》:“初聞萬竅號地籟,已見六出飛天花。” 金 元好問 《空山河巨川虛白庵》詩之一:“空谷自能生地籟,浮雲爭得翳天光!”

(2).指穴谷。 清 徐昂發 《雁門關》詩:“側磴上空曲,攀危凌地籟。”

人籟

(1).人chui3簫所發出的音響。籟,古代管樂器。一說即排簫。《莊子·齊物論》:“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 成玄英 疏:“籟,簫也,長一尺二寸,十六管,象鳳翅, 舜 作也。”《莊子·齊物論》:“ 子游 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 王先謙 集解:“以竹相比而吹之。” 魯迅 《集外集·“音樂”?》:“然而皮是粗定了;不幸而‘拊不留手’的竟不是我的皮,還能聽到什麼 莊周 先生指教的天籟、地籟和人籟。”

(2).泛指人發出的聲音。 金 党懷英 《睡覺門外月色如晝霜風過翏然成聲》詩:“始知天籟非人籟,吹萬由來果不同。” 葉聖陶 《倪喚之》五:“早起勞作的人們發出種種聲響,匯合成躍動的人籟。”

(3).指人力精工製作的作品。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無題之詩,天籟也,有題之詩,人籟也。天籟易工,人籟難工。”

此間

[here] 此地

此間已有傳聞

見小

(1).洞察細微之事。《老子》:“見小曰明,守柔曰強。”《韓非子·喻老》:“ 箕子 見象箸以知天下之禍,故曰:‘見小曰明。’”

(2).所見不廣。 唐 蔣防 《聚米為山賦》:“縮地勢於撮土之間,孰雲見小;備山形於握粟之內,何慮功虧。”

(3).貪小。《東周列國志》第二九回:“ 惠公 是見小之人,看見禮幣隆厚,又且繳還地券,心中甚喜。” 明 楊柔勝 《玉環記·韋皋別妻》:“你父親是個見小之人。”

大千

“ 大千世界 ”的省稱。 晉 道恆 《釋駁論》:“故神暉一震,則感動大千。” 宋 蘇軾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詩:“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趙朴初 《滿庭芳·為人民大會堂作》詞:“氣吞大千, 天安門 外, 泰岱 壯嚴。”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