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地總非真斜月半規浸佛國 古人如可作寒泉一掬酬詩王

名勝陝西12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初地總非真斜月半規浸佛國
下聯:古人如可作寒泉一掬酬詩王

對聯備註:

(陝西:顧殅谷題長安杜公祠,位於少陵原畔,唐詩人杜甫曾居此,明代建祠。現存建築為清代所建,祠宇依山而築,頗具特色。半規:半圓形。詩王:對唐代大詩人杜甫之頌稱)

參考注釋

初地

(1).佛教語。謂修行過程十個階位中的第一階位。三乘共修“十地”中,以“乾慧地”為“初地”;大乘菩薩“十地”中,以“歡喜地”為“初地”。《華嚴經·十地品》:“今明初地義,但以略解説……是初菩薩地,名之為歡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出家修學,深究妙理,位登初地。”

(2).佛教寺院。 唐 王維 《登辨覺寺》詩:“竹逕從初地,蓮峰出化城。” 清 康基田 《登焦山》詩:“人從初地入,峰到上方尊。”

月半

[the 15th day of a month] 每月的第十五日

佛國

(1).佛所生之地,指 天竺 ,即古 印度 。《維摩經略疏》卷一:“言佛國者,佛所居域,故名佛國。” 宋 陸游 《掩戶》詩:“ 泰山 蟻垤初何有?佛國魔宮本亦平。”

(2).指寺院。 唐 戴叔倫 《寄禪師寺華上人次韻》之一:“佛國三秋別,雲臺五色連。” 清 方文 《麻城訪稿木大師》詩:“普天披髮奈渠何,我黨逃名佛國多。”

古人

[the ancients;one who has passed away]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可作

再生;復生。《國語·晉語八》:“ 趙文子 與 叔向 游於 九原 ,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誰與歸?’” 韋昭 註:“作,起也。” 南朝 宋 謝瞻 《張子房詩》:“逝者如可作,揆子慕周行。”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噫! 元 人可作,當必貰予。”

寒泉

(1).清冽的泉水或井水。《易·井》:“井洌寒泉,食。”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二:“前有寒泉井,聊可瑩心神。” 唐 王昌齡 《行路難詩》:“雙絲作綆繫銀瓶,白尺寒泉轆轤上。”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忠魂入夢》:“遂聳身投井死,土人義之,遂閉塞井,闌上加黃土,因近官衙,不敢作殯宮墓道,然亦不忍再酌寒泉,遂築如平阜。”

(2).《詩·邶風·凱風》:“爰有寒泉,在 浚 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詩序謂“美七子能盡其孝道,以慰其母心”。後世遂以“寒泉”為子女孝敬母親的典故。《文選·潘岳<寡婦賦>》:“覽寒泉之遺嘆兮,詠《蓼莪》之餘音。” 呂向 註:“《詩》云:‘爰有寒泉,在 浚 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孝子思養其親,故覽詠是篇而有遺嘆。” 南朝 齊 謝朓 《齊敬皇后哀策文》:“思寒泉之罔極兮,託彤管於遺詠。”參見寒泉之思 ”。

(3).猶黃泉,九泉。 唐 王勃 《為原州趙長史為亡父度人表》:“但臣霜露之感,瞻彼岸而神銷;烏鳥之誠,俯寒泉而思咽。” 蔣清翊 註:“寒泉,今指黃泉。”

(4).古代泉名。在今 湖南 祁陽縣 境內。 唐 元結 《寒泉銘序》:“ 湘江 西峯 直 平陽 江口,有寒泉出於石穴……其水本無名稱也,為其當暑大寒,故命曰 寒泉 。”

一掬

亦作“ 一匊 ”。兩手所捧(的東西)。亦表示少而不定的數量。《詩·小雅·采綠》:“終朝采緑,不盈一匊。” 毛 傳:“兩手曰匊。”《文子·上德》:“土之勢勝水,一掬不能塞江河。”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胡荽》:“一升子與一掬濕土和之。” 唐 賈島 《望山》詩:“虬龍一掬波,洗盪千萬春。” 清 丘逢甲 《去歲初抵鮀江,今仍客游至此,思之憮然》詩:“西風一掬哀時淚,流向秋江作怒濤。” 聞一多 《收回》詩:“留心那一掬溫存,幾朵吻。”

詩王

對 唐 代大詩人 杜甫 的頌稱。 唐 馮贄 《雲仙雜記·文星典吏》:“鵝冠童子告曰:‘汝本文星典吏,天使汝下謫,為 唐 世文章海。九雲誥已降,可於豆壠下取。’ 甫 依其言,果得一石,金字曰:‘詩王本在陳芳國,九夜捫之麟篆熟,聲振 扶桑 享天福。’”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