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鄉新野竟同符,乘傳幾千□里,享年五十二齡,更中興碩輔垂封,元侯在前,敬侯在後; 故吏門生書大事,象數奄百家長,忠信致遠人泣,合兩漢名臣列傳,平子不武,介子不文。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湘鄉新野竟同符,乘傳幾千□里,享年五十二齡,更中興碩輔垂封,元侯在前,敬侯在後;
下聯:故吏門生書大事,象數奄百家長,忠信致遠人泣,合兩漢名臣列傳,平子不武,介子不文。

對聯備註:

(清-楊宜治《挽曾紀澤聯》)

參考注釋

同符

與……相合;相合。《文選·揚雄<甘泉賦>》:“同符三皇,録功五帝。” 李善 注引 文穎 曰:“符,合也。”《東觀漢記·馬援傳》:“今見陛下恢廓大度,同符 高祖 ,乃知帝王自有真也。”《南史·袁湛袁粲等傳論》:“昔 王經 峻節,既被旌於 晉 世, 粲 之貞固,亦改葬於 齊 朝,其激厲之方,異代同符者矣。” 清 葉廷琯 《吹網錄·兩浙金石之名》:“ 木夫 此説,見其年譜中,正與 君謙 先後同符。”

乘傳

(1).乘坐驛車。傳,驛站的馬車。《漢書·京房傳》:“臣出之後,恐必為用事所蔽,身死而功不成,故願歲盡乘傳奏事。” 元 秦簡夫 《剪髮待賓》第三折:“ 陶士行 今日成名,乘傳去朝廷保奏,一家兒列鼎重裀。”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裘文達公》:“二十一年,王師征 伊犂 ,公面奏軍務機宜, 純皇帝 大悅,以其才似 舒文襄 ,即賜御衣冠,乘傳至 巴里坤 傳宣聖意。”

(2).指奉命出使。 宋 蘇軾 《冬季撫問陝西轉運使副口宣》:“永言乘傳之勞,未遑退食之佚。”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十四:“公自為員司,屢乘傳,隨堂上官,讞 山西 、 直隸 、 湖南 、 廣西 諸省獄。”

(1).古代驛站用四匹下等馬拉的車子。《史記·田儋列傳》:“ 田橫 迺與其客二人乘傳詣 雒陽 。”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四馬下足為乘傳。”《漢書·文帝紀》:“乃令 宋昌 驂乘, 張武 等六人乘六乘傳詣 長安 。”

(2).泛指使車。《清史稿·禮志十》:“若朝貢諸國無子嗣位……禮部奏遣正、副使各一人持節往封,特賜一品麒麟服以重其行。行日,工部給旗仗,兵部給乘傳。”

享年

[die at the age of] 敬辭,稱死亡的人壽命

他享年六十六歲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記·高祖本紀》:“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 齊 得十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蘇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稅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禮·地官·載師》:“凡任地……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 賈公彥 疏:“皆無過十二者……皆無過十而稅二。”《漢書·貢禹傳》:“商賈求利,東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歲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稅。” 顏師古 註:“若有萬錢為賈,則獲二千之利。”

(3).形容數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齊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雲氣出表里。”參見“十二分。”

中興

[resurgence of a country] 通常指國家由衰退而復興

國家中興

中興機會。——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碩輔

賢良的輔弼之臣。 晉 皇甫謐 《高士傳·摯恂》:“ 永和 中,常博求名儒,公卿薦 恂 行侔 顏閔 ,學擬 仲舒 ,文參 長卿 ,才同 賈誼 ,實瑚璉器也,宜在宗廟,為國碩輔。”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天錫皇帝,厖臣碩輔,博問遐觀,以置左右。” 清 錢謙益 《浙江布政使司右參政李叔元授中大夫制》:“碩輔名卿,往往輩出。”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一》:“為國家得能吏百,不若得碩輔一。”

元侯

(1).諸侯之長。《左傳·襄公四年》:“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與聞。” 杜預 註:“元侯,牧伯。” 孔穎達 疏:“牧是州長,伯是二伯,雖命數不同,俱是諸侯之長也。”《國語·魯語下》:“元侯作師,卿帥之,以承天子。” 韋昭 註:“元侯,大國之君。”

(2).指重臣大吏。 唐 羊士諤 《送張郎中赴鳳翔府幕》詩:“仙郎佐氏謀,廷議寵元侯。” 唐 杜牧 《中丞業深韜略志在功名》詩:“八部元侯非不貴,萬人師長豈無權。”

在前

[formerly] 從前;先前

在前,他是個老師

在後

以後。《宣和遺事》後集:“竄 蔡京 儋州 編置,及其子孫三十三人,並編管遠惡州軍。在後、 蔡京 量移至 潭州 。”《水滸傳》第十七回:“府尹將我臉上刺下迭配州字樣,只不曾填甚去處。在後知我性命如何!”

吏門

仕宦門第。《南史·恩倖傳·施文慶》:“家本吏門,至 文慶 好學,頗涉書史。”

生書

未讀過的書。亦指新課。 唐 姚合 《下第》詩:“閉門辭雜客,開篋讀生書。” 唐 杜荀鶴 《秋日山中寄池州李常侍》詩:“出為羈孤營糲食,歸同弟姪讀生書。”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一部分一:“為了生書上得太多,背不得,腦殼上挨幾界方。”

大事

(1) [great event;gigantic task]∶重大的事件;重要的事情

an9殺是日常事件中的一件大事

將挾兵力以行大事。——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2) [overall situation]∶總的形勢

大事不好

(3) [in a big way]∶大力從事;大規模從事

大事渲染

象數

《左傳·僖公十五年》:“龜,象也;筮,數也。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 杜預 註:“言龜以象示,筮以數吿,象數相因而生,然後有占,占所以知吉凶。”《周易》中凡言天日山澤之類為象,言初上九六之類為數。象數並稱,即指龜筮。 三國 魏 嵇康 《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故吾以無故而居者可占,何惑象數之理也。”《舊唐書·職官志三》:“太卜令掌卜筮之法。丞為之貳。其法有四:一龜,二五兆,三易,四式。皆辨其象數,通其訊息,所以定吉凶焉。” 清 黃宗羲 《亡兒阿壽壙志》:“予注律呂、象數、周髀、歷筭、勾股、開方、地理之書,頗得前人所未發。” 王闓運 《<莊子注>序》:“其儒者號為迂緩緐重,多拘而少成,抱缺守殘,惟名物象數之是求,與《莊子》絶殊。”

家長

(1) [the head of a family]∶舊稱一家之主

(2) [the parent or guardian of a child]∶指父母或其他監護人

明天學校里開家長會

忠信

誠信實。《易·乾》:“君子進德脩業,忠信所以進德也。”《史記·秦始皇本紀》:“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寬厚愛人,尊賢重士,約從離衡。” 宋 歐陽修 《朋黨論》:“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以寬厚出名的,講究忠信。”

遠人

(1) [people who become estranged]∶疏遠的人

(2) [people who live far away from here]∶遠處的人

兩漢

[Western Han and Eastern Han Dynasties] 指西漢和東漢(1066—221 B.C.)

名臣

有名的賢臣。《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張廷尉 方今天下名臣。”《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 唐 呂延濟 題註:“名臣,謂有賢才,立功業,垂名於後代者也。” 宋 梅堯臣 《謹賦》詩:“往往得遺逸,烜赫見名臣。” 清 張穆 《與陳頌南書》:“古今必無徼倖之名臣循吏也。” 魯迅 《墳·論“ta99的!”》:“身分也高了,家譜也修了,還要尋一個始祖,不是名儒便是名臣。”

列傳

[biographies i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books] 紀傳體史書中一般人物的傳記

不武

(1).不算勇武。《左傳·襄公十年》:“城小而固,勝之不武,弗勝為笑。”

(2).用作謙詞,言無將帥之才。《晉書·庾翼傳》:“臣雖不武,意略淺短,荷國重恩,志存立效。”《北齊書·神武紀上》:“吾雖不武,以死繼之,何敢讓焉。”

(3).不逞勇武。《老子》:“善為士者不武。” 王弼 註:“武,尚先陵人也。”

介子

[meson] 一種首先在宇宙射線中觀察到的性質穩定的基本粒子,其典型的質量在電子質量與質子質量之間,可帶正電,也可帶負電,或者不帶電,並可以多種形式出現

不文

(1).不加修飾。《孝經·喪親》:“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 邢昺 疏:“不文,不為文飾。”

(2).引申為無文采。 清 譚獻 《<金元詩錄>序》:“ 宋 詩弇陋,言之不文。” 章炳麟 《序<革命軍>》:“﹝ 鄒容 ﹞示余曰:‘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辭多恣肆,無所迴避,然得無惡其無文耶?’”

(3).不崇尚文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銓賦》:“ 秦 世不文,頗有雜賦。”

(4).對自己的謙稱,猶不才。 明 宋濂 《吳公行狀》:“不文幸獲受知於公,雖契家子姓特容以賓禮見義,固不敢辭。” 清 鄒容 《<革命軍>自序》:“不文之生,居於 蜀 十有六年。”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