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的比喻用法
作者:不詳 (字數:9400字作文)
(一)動物比喻
漢語和英文中都有大量的比喻,然而,理解另一種語言的比喻往往並不容易。學習英文的學生可能碰上這樣的句子:“You chicken!” he cried looking at Tom with contempt.(“你這個膽小鬼!”他輕蔑地看著湯姆道。)(不是“你這隻雞”。)
The stork visited the Howard Johnstons yesterday.(霍華德?約翰斯頓家昨天添了一個孩子。)(不是“有鸛鳥做客”。)學生遇到這樣的句子,如果不知道chicken指“懦夫”或“膽小鬼”,不知道 a visit by the stork指“孩子誕生”,就可能會感到迷惑不解。講英文的人學漢語時也會對下面的句子感到費解:“你真熊!”“那個傢伙簡直象條泥瞅!”
講英文的人和中國人對於熊的聯想很不一樣。他們認為熊是很兇猛、危險的動物,也可能認為動物園或野生動物園林里的熊調皮淘氣,滑稽可愛;但決不會象中國人那樣,認為熊愚笨、無能、無用。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你真熊”可能相當於“你真笨”、“你真沒用”、“你真軟弱”、“你真窩囊”等義。’
大部分英文國家裡都沒有泥鍬,人們不過把泥鰍看作是一種魚,不會認為它很清,並理解“滑”的轉義:“圓滑”、“狡猾”、“不老實”、“不可靠”等。不過,在英文中的確有一種說法跟漢語中的“滑得象泥鍛”這種比喻在意義上和感情上完全一樣: slippery as aneel(滑得象鱔魚)。
從上列論述可以看出,人們時常把某些品質或特性與某些動物或物體聯繫起來。這些品質或特性又往往能使人產生某種反應或情緒,儘管這種聯想很少或根本沒有什麼科學根據。聯想到的特性和所引起的情感也往往因民族不同而各異。在本章中,我們只討論一些與禽獸有關的比喻,以及在不同文化的環境中這些比喻所引起人們的相同或不同的聯想。
先舉幾個聯想相似的例子。
He’s as sly as a fox.He’s foxy. You’ve got to watch him他滑得象個狐狸。他很狡猾。對他你可要當心點兒。)
You ass! You stupid ass! How could you do a thing like that?!(你這頭驢!你這頭蠢驢!怎么會幹出那種事兒來?!)
He doesn’t have an idea of his own. He just parrots what other people say.(他沒有自己的觀點,只會鸚鵡學舌.)
The Children were as busy as bees,making Preparations for the festival.(孩子們準備過節忙得象蜜蜂一樣。)
中國人對上述動物的聯想同美國人、英國人、加拿大人一樣。實際上,在漢語中也有“蠢驢”、“鸚鵡學舌”、“家狐狸一樣狡猾”等說法。
在這兩種文化中,聯想相似的其他動物還有:鹿是膽小溫順的,小羊是討人喜歡的,豬是骯髒貪吃的,猴子是頑皮淘氣的,豺是貪婪卑鄙的,糧是兇殘好殺的。
現在談一下聯想不同的情況。這種情況可分為兩類:第一,在一種文化中提到某些動物時往往可以聯想到某種特徵,而在另一種文化中卻聯想不到任何特徵。第二,有些動物在兩種文化中人們會聯想到某種特徵,但所聯想的特徵卻不同。
第一類舉bull(公牛),beaver (河狸,海狸),crane(仙鶴)和tortoise(烏龜)為例。
對中國人來說,公牛和河狸不會引起什麼聯想,不論是否常見,有用無用,無非是動物而已。中國人也許猜得出 a bull in a china shop(瓷器店裡的公牛)是什麼意思,但想像不出說英文的人心目中的形象;一頭噴著鼻息、怒氣沖沖的公牛闖進擺滿精緻瓷器的店裡。因此中國人對這個說法的生動性體會不深。這種說法的意思是:在一個需要舉止靈巧得體、細緻周密的場合闖進一個行為粗魯、手腳笨拙、會惹麻煩的人。
河狸主要產於北美洲,在中國很少見。河狸經常積極活動,有齧樹築巢的習性,在築巢這一方面,河狸有很高的技藝和獨創性,因此有eager heaver.(賣力的河狸)之稱。在喻義方面eager beaver則指“急於做成某事而特別賣力,但有點急躁的人”。這個比喻有時略帶貶義,則指“為討好上司做事過於賣力的人”。 鶴在中國文化中是長壽的象徵,因此父母常常給孩子起名為“鶴年”、“鶴齡”,說明他們希望孩子長大成人,長命百歲。鶴常與象徵堅定長壽的松聯在一起。繪畫和圖案常以松鶴為題材,並以“松鶴延年”題詞。上年歲的人在過生日的時候,喜歡人們贈送畫有松鶴圖案的禮物。但對西方人來說,鶴不會引起這種聯想。如果有的話,大概同《伊索寓言》中的鶴有點關係吧。
在中國文化中,龜有兩種象徵意義。一方面龜象徵長壽。古代的府第、廟宇、宮殿等建築物前常有石龜,作為祈求長壽的象徵。另一方面。龜也用來比作有外遇者的丈夫。罵人“王八”或“王八蛋”是極大的侮辱。在西方文化中沒有這種聯想,烏龜不過是行動緩慢、其貌不揚的動物而已。中國人聽說英文詞 turtle-neck sweater(龜脖式毛衣,即翻領毛衣)時,往往克不了作個鬼臉。; 網路英文資源
第一類舉owl(貓頭鷹),bat(編蝠),doz(狗),tiger(虎),petrel(海燕)為例。 網路英文資源
英文中有As wise as an owl(象貓頭鷹一樣聰明)這樣的說法,表明講英文的人把貓頭鷹當做智慧的象徵。在兒童讀物和漫畫中,貓頭鷹通常很嚴肅、很有頭腦。禽獸間的爭端要貓頭鷹來裁判,緊急關頭找貓頭鷹求教。有時人們認為貓頭鷹不實際,有點蠢,但基本上是智慧的象徵。然而,中國人對貓頭鷹的看法不同,有些人很迷信,怕看到貓頭鷹或聽到它的叫聲。以為碰上它要倒霉。漢語中的“夜貓子進宅”意味著這家厄運將至,夜貓子就是貓頭鷹。
有個美國婦女剛到中國來,不了解中國人對貓頭鷹的留法,常戴著她喜愛的貓頭鷹別針。她發現人們常停下來看著或指著她的別針,有好幾次還問她為什麼戴這種別針,她覺得很奇怪;後來有人告訴她中國人對貓頭鷹的看法,她才知道戴貓頭鷹別針不太合適。
西方人對bat(編幅〕無好感,通常聯想到壞特徵。英文中有as blind as a bat(瞎得跟編幅一樣,眼力不行,有眼無珠),crazies a bat (瘋得象編幅),he’s a bit batty (他有點反常),have bats in the belfry(發痴;異想天開)。有時還有更壞的比喻。提到蝙蝠,人們就會想到醜陋、兇惡、吸血動物的形象。這也許因為吸血蝙蝠的緣故。所以,西方人對蝙蝠的感情很象中國人對貓頭鷹的感情,又怕它,又討厭它。
對中國人來說,蝙蝠是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徵。這些聯想很可能來自蝙蝠的名稱――“蝠”與“福”同音。有些圖畫或圖案把蝙蝠和鹿畫在一起,頗受歡迎,因為“福鹿”讀起來同“福祿”一樣,象徵吉祥、幸福、有錢、有勢。 英文中有 Man's best friend(人之良友)的說法。有多少中國人知道指的是什麼動物呢?說“人之良友”指狗,許多人會感到奇怪,想不到狗會有這樣的榮譽。在中國,狗往往使人們聯想到令人厭惡的東西,如“狗東西”、“狗娘養的”、“狗改不了吃屎”等。當然,西方人所喜歡的狗的某些品質,中國人也喜歡,如狗忠實、可靠、勇敢、聰明等。但在中國,狗首先是看家的動物,不是供玩賞的動物;人們養狗是因為它有用,並非因為它是個好伴兒。就是說,狗是有用的動物,但並不可愛。
不過,應該指出,講英文的人也並非總說狗的好話: You dog!(你這狗東西!) That dog!(那個狗東西!) Son of a bitch!(狗娘養的!)這些都是常說的罵人話。不過這些罵人話並不影響狗的地位。在英國和美國狗仍然是:“人之良友”。
對英國人和大部分西方人來說獅子是“百獸之王”。從regal as a lion(獅子般莊嚴), majestic as a lion(象獅子一樣雄偉)等用語可以看出,獅子享有很高的聲譽。12世紀後期英王理查一世因勇武大膽而被譽為 lion-hearted(獅心理查)。難怪英國人選獅子作為自己國家的象徵了。
在中國文化里,人們對獅子一般沒有那么多的聯想。獅子不過是一種兇猛強大的動物,不見得莊嚴雄偉,倒是老虎往往會引起類似的聯想。
在中國文化中,人們對虎的聯想有好壞兩個方面。從好的方面說,虎英勇大膽,健壯有力,堅決果斷。如。“虎將”、“乾起活來象小老虎”、“虎老雄心在”、“虎虎有生氣”等詞語和男人的名字“大虎”、“二虎”、“小虎”等。從壞的方面說,虎兇猛殘忍,冷酷無情。如:“攔路虎”、“狐假虎威”、“苛政猛於虎’等。
最後講一講傳說或神話中的禽獸。在中國封建是朝時代人們把龍(dragon)和鳳(phoenix)作為皇權的傳統象徵。龍代表帝王,鳳代表后妃,毫無貶義。時至今日,這兩種傳說中的動物仍偶爾在傳統的中國圖案中出現。龍是一種象徵吉利的動物,所以漢語中常說家長“望子成龍”,即希望孩子長大後能有所成就。給男孩子起名字也常用“龍”字,如“龍翔”、“一龍”等。
西方人卻認為 dragon(龍)是邪惡的象徵,認為龍是兇殘肆虐的怪物,應予消滅。在一些描寫聖徒和英雄的傳說中講到和龍這種怪物作鬥爭的事跡,多以怪物被殺為結局。最有名的也許是公元700年左右盎格魯一撒克遜人關於貝奧武爾夫事跡的敘事詩。詩中主人公貝奧武爾夫打敗妖怪格倫代爾後,與惡龍搏鬥,兩者同歸於盡。有趣的是,中國畫上的龍沒有翅膀,西洋畫上的龍卻是有翅膀的怪物。
在西方神話中,phoenix(鳳)與復活、再生有關、根據希臘傳說,民能活許多年――有一種說法是500年。在這一時期結束時,鳳築一巢,唱支輓歌,拍著翅膀扇起火來,把巢燒掉,鳳燒成灰燼,灰燼中又飛出一隻新鳳。因此,當一個城鎮、一個場所或某團體的主要建築物失火或因其他原因而毀壞時,好心人會祝願它“象傳說中的鳳凰那樣,以嶄新的面貌從廢墟中升起”。
在中國神話中,鳳凰被看作是鳥中之王。雄性稱“鳳”,雌性稱“凰”。雖然中國沒有象古希臘那樣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鳳凰卻是吉祥的動物。因此,中國女性的名字中常有“鳳”字,如:“鳳蓮”、“金鳳”。鳳凰還比喻某物罕見、珍貴,例如:“鳳毛麟角”。
(二) 顏色的比喻和聯想
英文中 green with envy是什麼意思?人們忌妒或羨慕時瞼色真的變綠或發有嗎?
英文中說 Paul was in a blue mood;Paul(保爾)是什麼情緒?高興、激動、悲哀,還是什麼?
在上列兩句中,green(綠)和blue(藍)都不指顏色。兩個詞都有別的意思――某種文化方面的聯想――從字面上看這種意思不明顯。在字典上,green這個詞有“(臉色)變綠”的意思,但green with envy是個固定詞組,不過表示“十分護忌”而且。blue這個詞與 mood之類的調連用體現某種情緒時,表示“沮喪的”、“憂鬱的”,如:Paul was in a blue mood。(保爾情緒低落)
本章將以漢語和英文如何運用表示“顏色”的詞語為例,討論某些顏色在不同文化中的聯想。
red(紅色):無論在英文國家還是在中國,紅色往往與慶祝活動或喜慶日子有關。英文裡有 red-letter days(紀念日,喜慶的日子),在西方一般指聖誕節或其他節日,因為這些日子在日曆上是用紅色標明的,所以red-letter的轉義就是“可紀念的”、“喜慶的”。 (普通的日子印的是黑色,但 black-letter day卻不是“平常的日子”,而表示“倒霉的一天”。)又如 to paint the town red表示“狂歡”、“痛飲”、“胡鬧”,多指夜生活中的狂歡作樂,飲酒胡鬧,不是“把全城染紅”。此外,roll out the red carpet for sb. 的意思是:“(鋪展紅地毯)隆重地歡迎某人”。如: He was the first European head of state to visit their country,and they rolled out the red carpet for him.(他是第一個訪問該國的歐洲首腦,他們用隆重的禮儀來歡迎他。)
以漢語中“紅雙喜”為例――這是傳統的喜慶象徵,原指舉行婚禮時在門窗或牆上貼的“喜”字。,“開門紅”中的“紅”代表好運氣。不過“開門紅”這個用語不能按字面意義譯成英文,、應釋義為to begin well,to make a good start,表示“一開始就取得好成績”。有時相當於漢語中的“旗開得勝”的轉義: win victory in the first battle―― win speedy success.
紅色也用來表達某些感情。英文中的 become red-faced或Her face turned red同漢語中的“臉紅”一樣,表示“不好意思”、“難為情”或“為難”、“困窘”。不過,英文中有些包含“紅色”字樣的說法就不那么容易為中國人所理解。如 to see red, waving a red flag到底是什麼意思,就不好懂。二者都與“生氣”、“發怒”有關。前者的意思是:“使人生氣”或“發怒”、“冒火”。後者中的 red flag指“使人生氣的東西”,waving a red flag 指“做惹別人生氣的事”,如;The mere mention of his hatec cousin’s name was like waving a red flag in front of him;(只要一提他那個討厭的表兄弟的名字,他就生氣。)
怎樣把漢語中的“你紅光滿面”譯成英文呢?顯然不是You face is very red(你臉紅了),否則表示對方“不好意思”或“處於窘境”。如果譯成A ruddy complexion,雖帶有“身體健康,面色紅潤”,但不表示漢語含有的困“精力充沛”(energy and vigor)而“紅光滿面”之義。可以說:You look so healthy and full of pep或 You look the very picture of health and energy.兩者都表示“你紅光滿面”之義。根本不必把“紅”字譯出來。有的字典上把“紅光滿面”譯作(one face) glowing with health; 或in ruddy health 都是從“身體健康而面色紅潤”這個角度來考慮的。
紅色象徵革命和社會主義。在漢語和英文中都有用red(紅)表示這種意義的詞語,如:red guard (紅衛兵)。英文中的Red (大寫R)一詞本身常用作“共產主義者”或“共產黨員”的同義詞,但有貶義。不過,有些帶“紅”字的漢語詞語譯成英文的red並表達原有的含義。例如,把“又紅又專”譯作red and expert 表達不出漢語詞語的原義,不如譯為both socialist-minded and professionally qualified。同樣,把“一顆紅心”譯為a red heart, 不好懂,除非再解釋一下,如loyal to the Party, having socialist virtues (忠於黨,具有社會主義的道德品質)。
White(白色):對多數中國人和西方人來說,白色所引起的聯想有一些是相近的:purity(潔白), innocence(清白無辜)。但英文中的white lie 這個短語是什麼意思呢?謊言還能“清白”、“無罪”、“天真”或“單純”嗎?回答是:a white lie 指“不懷惡意的謊言”。例如,姐姐會對妹妹和妹妹的男朋友說:“你們倆去看電影吧。今天晚上我還有許多事情要做。謝謝”。她知道他們兩個人想單獨去;邀請她不過出於禮貌,所以她以有事要做為藉口。這就是white lie, 說這個謊毫無惡意,也沒有騙人的意思。
多數西方人對漢語中的“紅白喜事”里的“白”字感到費解。最好根本不把“紅”、“白”這兩種顏色譯出,只說weddings and funerals (喜事和喪事;婚禮和葬禮),因為西方人舉行婚禮時,新娘總穿白色服裝。把白色與喪事聯繫起來,會引起反感;而把funerals(喪事)說成是happy occasions(喜事),會使西方人感得吃驚,儘管這種說法反映了中國人對待死亡的達觀態度。
應當指出,在漢譯英時,應注意有“白”字的漢語詞語。在某些場合漢語的的“白”字指的是顏色,但在英文對應詞中並無white一詞:“白菜(Chinese cabbage),“白熊”(polar bear),“白蟻”(termite)。在另一些場合,“白”字與顏色毫無關係,表示“待勞、(in vain),如:“白費事”(all in vain, a waste of time and energy),“白送”(give away, free of charge, for nothing)。此外,“白”字還可以表示“單純的,不摻雜的”(plain, unadulterated),如:“白開水”(boiled water),“白肉”(plain boiled pork)。在某些場合甚至很難概括出某種函義。如:“坦白”(to confess, to make a clean breast of something),“白痴”(idiot),“白話”(vernacular)等等。應當記住的是:“白”字並不總是white。
Black(黑色):在英文和漢語中都有不少詞語表明black(黑)與“不好的”、“壞的”、“邪惡的”特徵相聯繫。如:blacklist(黑名單),black market(黑市),black-hearted(黑心的)等。
有趣的是,在商業英文的in the black有好的意思,即“經營一項企業盈利”。如:Since he was made manager, the company has been running in he black.(自從他當了經理以後,公司一直盈利。)be in the black(贏利)的反義詞是be in red(虧損,負債),這兩個術語都來自記帳時所用墨水的顏色。In the red 顯然已被漢語借用,即“赤字”。
Blue(藍色):在英文中藍色通常表示不快。除上述in a blue mood 或having the blues 表示“情緒低沉”、“憂鬱”、“沮喪”、“煩悶”外,在a blue Monday(倒霉的星期一)中,blue 也表示類似的意思――過了愉快、幸福的周末,星期一又要上班或上學了,所以情緒不佳。如:It was blue Monday and he just didn't feel like going back towork.(又是倒霉的星期一,該上班了,他可真不願意。)
藍色還常用來表示社會地位高、有權勢或出身於貴族或王族。He's a real blue blood。(他是真正的貴族。)在美國英文中blue book(藍皮書)是刊載知名人士,尤其是政府高級官員的名字的書。
Green(綠色):除了前面提到的green with envy ,英文中還有green-eyed monster和green-eyed,都表示“嫉妒”。可是,常用來表示“嫉妒”的漢語卻是“眼紅”(或“害了紅眼病”),英文直譯為red-eyed,恰好與英文green-eyed相反。有趣的是,過去漢語有“戴綠帽子”(to wear a green hat)或“戴綠頭巾”(wear a green head ban)的說法,如說“某人戴了綠帽子”,即指其人之妻與他人私通。
英文中還常用綠色表示沒有經驗、缺乏訓練、知識淺薄等。如:You are expecting too much of him。 He’s still green,you know.(你對他要求太高。他還沒經驗嘛)greenhorn 則表示“沒有經驗的人”或“新到個地方不了解當地習慣的人”,這一詞語經常用於移民並帶有輕微的貶義色彩。
yellow(黃色):漢語中有“黃色電影”、“黃色書刊”、“黃色音樂”等說法,譯成英文怎么說呢?不能譯為 yellow movies;yellow books,yellow music,這種詞語沒人懂,因為英文中沒有這樣的說法。把“黃色”譯成英文可用pornographic(色情的),trashy(無聊的,低級的),obscene(穢的,猥褻的),filthy(淫猥的)或vulgar(庸俗的;下流的),所以“黃色電影”可譯為 pornographic pictures, obscene movies,“黃色書刊”可譯為filthy books,“黃色音樂”可譯為vulgar music。
但 yellow(黃色)這個詞卻用於英文yellow journalism這一短語中,指不擇手段地誇張、渲染以招攬或影響讀者的黃色新聞編輯作風,如突出社會醜聞,把普通新聞寫得聳人聽聞,有時甚至歪曲事實以引起轟動等。
許多美國商店和家裡都有一本厚厚的 Yellow Pages(黃頁電話查號簿),這是按不同的商店、企業、事業、機關分類的電話簿。如按所有的食品商店、電子器材商店、娛樂場所,航空公司及醫院等分類,列出電話號碼。這是一本很有用的書,全書用黃紙印刷,所以稱Yellow Pages,與漢語中的“黃色書”(filthy books)意思完全不同。
其他顏色也可以引起某種聯想,這裡就不談了。 網路英文資源
應當指出,不同顏色在不同語言中表達的方式並不一樣。多年來一直有人在研究這一問題,看來一切語言都有表示黑色和白色的詞,大多數語言有表示紅色的詞,但也不是所有的語言都有。其次,最普遍的可能是黃色和綠色,然後是藍色和褐色。有些語言表示顏色名稱似乎是相同的,但顯示在色譜上相鄰顏色的劃分卻有所不同。漢語和英文中的主要顏色是相同的或相近的,但也有區別。例如:
青[qing]:可以指綠色(green),如“青椒”(green peppe);可以指藍色,如“青天”(blue Sky);也可以指黑色,如“青布”(black cloth)。
黃[huang]上一般是指黃色,但也可以指褐色,如“黃醬”(soy bean paste);可以指金色,如“黃金”(gold)。
有趣的是,在不同的語言中對同一物體或現象卻用不同顏色來加以描述。英國人喝的 black tea在漢語中不叫“黑茶”而叫“紅茶”。美國人談到皮肉受傷時說be brised black and blue, 而中國人則說“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直譯為:be beaten blue and Purple,當然應譯為地道的英文be beaten black and b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