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境中成長
沒有風吹雨打,哪會有秋實的成熟;沒有刺骨的寒風,哪會有松柏的堅韌。在逆境中,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要多考慮怎樣克服困難。彼得遜說過:“人生中,經常有無數來自外部的打擊,但這些打擊究竟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最終決定權在你自己手中。”
逆境給人寶貴的磨鍊機會。只有經得起逆境考驗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古今中外的偉人,大多是抱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從逆境中掙扎過來的。失聰的貝多芬,艱難跋涉於荊棘叢生的黑白鍵上,用手指重重地扣響了神聖的《命運》之門,揮灑出一部音樂家頑強與厄運抗爭的輝煌樂章。司馬遷忍受宮刑之痛完成了歷史巨著《史記》。周文王受拘禁而演《周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因此,逆境是強者攀登高峰的墊腳石,是弱者走向毀滅的萬丈深淵。
歐美有些國家,故意將筆直的公路修造成彎道曲道。築路費用多,開車時間費,對於視時間如金錢的頗具經濟頭腦的歐美人,真是“自討苦吃”。但他們認為這很值得,因為長時間在筆直、沒有任何阻礙的公路上疾駛,易使人麻痹,從而引發交通事故。有了彎道曲道的阻礙,司機須時時警醒,不敢掉以輕心。事實證明,他們的做法是明智之舉。
無須讚美逆境,無須企盼逆境,但必須正視逆境,一旦身處逆境,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有恆心,有勇氣,有毅力,有實幹精神,即使眼看山窮水盡,仍要想到會峰迴路轉,柳暗花明。自古以來,所有能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無一不是腳踏實地、努力奮鬥的人。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唉聲嘆氣不是辦法,幻想憧憬不是辦法,只有信心十足地去乾,才能走出困境。愛迪生花了整整十個年頭,經過五萬次的實驗,發明了蓄電池;著名科學家竺可楨七十多歲還到野外考察,獲得第一手資料,直到臨終的一天還不忘做科研記錄。他們戰勝了多少艱難困苦!這正向我們揭示了"不經風雨,怎見彩虹"的哲理。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該在什麼地方以什麼形式體現出來,許多先進人物都為我們做出了表率與說明。不經一番風霜苦,哪得梅花撲鼻香。讓我們學會堅強,學會抗爭,用奮鬥走出逆境,這將會成為我們巨大的財富。我很欣賞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話:“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著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2016-10-10 09: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