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遊記
雖然黃山七日游已經過去了,但是我還是非常想念那段難忘的旅程。
旅程的第一天,我們來到了號稱“世界第九大奇蹟”的花山迷窟遊覽。我想:不就是幾個大窟窿嗎?有那么奇嗎?但進去以後,我覺得這“世界奇蹟”果真是名不虛傳。我們來到第三十五號石窟遊覽,據導遊說:“窟內共有26根柱子,支撐著整個山體,還有多面承重牆。我們看到的不過是冰山一角,整座山都被掏空了。”聽了導遊的介紹。我不禁對1700多年前的古代人民肅然敬佩起來。從力學的角度來講,這些柱子和承重牆巧妙地支撐住山體的重量,並隨著山體的走勢而不同,顯示出非凡的科學性。既有驚人的美觀效果,又能防止風化,今天為之已屬不易,更何況古代。那么古代人民是用什麼工具掏空整個山的?掏下的石頭都在哪兒?挖石人使用了什麼測量工具?這就是花山迷窟給所有人出的謎面,謎底到現在還無人知曉。
第二天,我終於到了我夢寐以求的黃山!“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對黃山的讚譽。我懷著激動、興奮的心情乘著太平索道上了山。黃山的山真高!這是我對黃山的第一感覺。黃山的三大主峰都在1800米以上。我們先到了“人字瀑”。“人字瀑”雖不寬,但卻很有趣。從遠出看,這個瀑布就像是一個大大的“人”字,我真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沿著原路返回,又到了光明頂。一聽是光明頂,我就聯想到《倚天屠龍記》中明教的光明頂,可導遊告訴我們,此光明頂非彼光明頂。可真上了光明頂,那景色可比《倚天屠龍記》中的光明頂漂亮多了!光明頂高1860米,從頂上往下看,竟看不見底,所有的一切都快被雲霧遮住了,向對面看去,依稀可見蓮花峰頂。站在頂上,感覺雲霧就要把自己給包圍了。在去看名松的路上,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但這並沒有讓我的心情有一絲的不快。奇松是黃山“四絕”之首,黃山無峰不石,無石不松。我們看到了黑虎松、連理松、龍爪松、團結松……看玩了松,我們又去看了“夢筆生花”、“猴子觀海”,可惜的是這兩齣絕妙的景象被大霧遮得嚴嚴實實的。看來,我們只能賞霧了。沒有看成,也許就是我們此行的遺憾了吧。下一步,我們就要走7。5里的路回賓館了,路途雖遠,但十分富有挑戰性。這讓我想到了紅軍25000里長征,比起他們來,我們這可算得上是“小菜一碟”了,雖說是小菜一碟,但也把我們累得夠嗆,當時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趕快回賓館,一直坐著。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終於到賓館啦!在黃山的第二天,只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累!第二天,我們上了鰲魚峰,然後有兩條路選擇到百步雲梯。第一條,是穿過鰲魚洞,第二條,就是走一線天。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第二條。據說走一線天就是走桃花道,會有桃花運。一線天只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險!它的最大坡度據說有85度,幾乎垂直!我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兩隻手緊緊地抓住欄桿,經過7、8分鐘的攀爬,我終於下了一線天。回頭一看,感覺自己就在群山環抱之中,真是“不識黃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啊!走過百步雲梯,我們折回,來到了聞名天下的迎客松。迎客松的枝幹向遠處伸展,就像在迎接這客人。看完迎客松,我們乘這玉屏索道下山。黃山之行就算是到此結束了。
接下來的四天,我們又遊覽了千島湖、古屯溪老街、西遞、宏村、鮑家花園。可謂收穫頗豐。我在西遞古楹聯中找到了我的座右銘: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我深切地感受到胡氏、汪氏家族的辛苦持家,讓家族旺盛幾百年的不易。此次黃山之游,還給我們上了一堂語文課:讓我們認識了“黟(yī)與歙(shè)”字。
我會把這段難忘的黃山旅程留在我的記憶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