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時代有蚊子么
恐龍滅絕的原因
中生代既是恐龍的時代,也是昆蟲的時代,蚊子和虻等吸血昆蟲就產生於那個時候,並在白堊紀末盛行。那時,氣溫暖和,四季不分,到處是沼澤,為蚊子提供了理想的繁殖場所。天空到處瀰漫著這些吸血的小昆蟲。最初的蚊子喙較短,不適於刺吸,但是,到了白堊紀末和老第三紀,蚊子中的有些種類,如在德國發現的爪蚊和我國遼寧撫順、熱河發現的蠓蚊(琥珀化石)則進化出了較長的喙,非常適宜於刺吸,它們能夠刺吸動物的血液。事實上,在蠓蚊出現的那個時候,現在的一些吸血蚊也大都產生了。恐龍由於身軀龐大,皮膚裸露,時時刻刻都受到這些“小吸血鬼”的驚擾而束手無策。不僅如此,更為嚴重地是蚊子還能在恐龍中傳播多種疾病,如瘧疾、淋巴絲蟲病、黃熱病、登革熱和流行性乙型腦炎等,這些疾病對於根本不能進行醫療自救的恐龍來說,都是致命的。只要其中1-2種疾病流行,就會導致恐龍的滅絕。
在白堊紀結束前的800萬年,恐龍家族還十分興旺的時候,由於某種原因,產生了某些病毒,如瘧原蟲(引起瘧疾)和各種淋巴絲蟲等等,這些病毒引起的疾病通過突然盛行的蚊子的傳播,就在恐龍家族中流行開來。開始,病毒引起的疾病只在小範圍內流行,當此小範圍內的恐龍全部死亡後,病毒失去了寄生的場所,也隨之消失了。恐龍死亡了,自然它們在死之前生的蛋就不能孵化;另外,有些蚊子對恐龍蛋也情有獨鍾,所以那些被蚊子叮咬了的恐龍蛋也不能孵化。這就是為什麼在恐龍大量死亡的同時,大量的恐龍蛋不能孵化的原因。然而,這些病毒並非真正地消失了,而是隱藏在蚊子的體內,一段時間後,這些帶有病毒的蚊子遷移到其他有恐龍的地方叮咬那裡的恐龍,又使流行疾病死灰復燃,從而導致另一處的恐龍死亡。經過數百萬年的如此反覆,帶病毒的蚊子便越來越多,疾病流行的範圍也越來越廣,結果導致恐龍大量死亡,使地球上恐龍的總數量大大下降,至白堊紀末終於使恐龍全部滅絕。
由於小型爬行動物中的龜、蛇和蜥蜴等,有的喜歡穴住,有的是兩棲動物,所以它們能夠躲避蚊子等昆蟲的驚擾。而鳥類有厚厚的羽毛護身,哺乳動物則不僅有一層毛皮護身,而且還有一條專門用來驅趕昆蟲的尾巴,所以,鳥類和哺乳動物也能躲過蚊子帶來的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