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散文>>正文

白米粿

春節將至,走在市場上,遠遠地就可聞到一股稻香味。尋著這味,發現不少攤位上擺著白米粿。這粿,圓的如餅、方的如磚,有的還在冒著熱氣。這攤,給了我一個信號:春節臨近了。這粿似乎具有穿越時光的引力,一下子就把我帶到了上山下鄉的那段歲月,讓我想起了參與製作白米粿的經歷。

忙碌了一年的農民,在他們的心目中,春節是大事、盛事。那是一年辛勞後的放鬆、一年勞作後對自己的犒賞。全村上下、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殺豬宰雞,製作糕點,為了大年三十的歡聚,為了春節里的那場“春酒”……

為春節忙碌的事情很多很多,製作白米粿就是其中的一項。有一回,我參加了一戶農家的白米粿製作過程,那種快樂至今還讓我回味無窮。

那天,天還沒有放亮,但是雞鳴聲已經催促著我起床。廚房和大院傳來熱鬧的嘈雜之聲。我走進廚房,廚房裡熱氣騰騰,柴燒得灶火旺旺的,火苗撲騰撲騰地往外竄,火膛中散發出陣陣松香味,不時地還可以聽到松木枝燃起松油時發出的“噼啪、噼啪”的聲音。火把大鍋里的水燒得翻滾,杉木做成的蒸籠坐在鍋里,直往外冒著熱氣。房東大嫂將前夜浸泡的粳米用勺子撈出,將水濾乾,一勺一勺地放進蒸籠,直到大約八成滿。水汽、煙霧交融在一起,廚房朦朦朧朧的,透過這朦朧,還是可以看清房東大嫂和屋裡的人臉上洋溢著的喜悅。

廚房裡女人在忙碌,廳里的男人們也在忙著。大廳昏暗的燈光下,幾個男人正忙著用清水將石臼里外清洗乾淨。石臼由一整塊崗石鑿成,形如巨碗,估摸重有千斤。洗完石臼,又洗了木錘。我試著提起這木錘,發現它是用“柯木”製成,挺沉的。此時,天色已經完全放亮,我站在大廳,眺望原野,遠處是茫茫大山,一片田野與大山相連,冬覆蓋這山,這田野,冬日的陽光映射在田野之上,白雪變成了金色,還有村落里家家戶戶的煙囪升騰著淡藍的炊煙,耳邊不時響起一聲聲雞鳴吠……這一切,融合成一曲山村和諧交響曲,讓你感到山村的脈動,觸摸到山村的生機與活力。俗話說,瑞雪兆豐年,這皚皚白雪給我們傳遞著來年的豐收信息。

灶火持續燃著,一個小時的光景,房東大嫂打開蒸籠的蓋子,米香一下就“撲騰”出來,溢滿整個廚房。大嫂將竹筷插入米飯,挑起幾粒放進嘴裡咬嚼著,嗯,熟了!

於是,男人們從廚房的灶台上抬出了飯蒸。將籠里的米飯倒入石臼,之後掄起木錘,一錘一錘地敲打著米飯。木錘在空中,劃出了一道道美麗的弧線,也掄出了他們心中的期盼。製作白米粿,至少需要兩個人的配合,一個人掄錘,另一個人蹲在石臼旁,木錘落臼之後,蹲著的人用清水將錘頭上粘的米飯粒清下來,放進臼子裡,再用手把臼里的米糰整合一下,整個過程得在下一錘落下之前一氣呵成瞬間完成。這兩人配合默契,且可以相換角色。因為掄錘的體力消耗大,一個人往往支撐不了太長時間,角色輪換一下,可以得到休息。這樣周而復始。漸漸地,臼子裡的米飯已經完全碾揉成為“米泥”,柔韌、細膩。

這時,孩子們也起床了,嘻鬧著,見到臼子裡已經舂好的白粿,忍不住地將手伸進臼子,揪出一小撮,放進嘴裡。大人便伸手打去,說:“看你嘴饞!”這聲音,說是制止,實際上又是默許。

這邊還在掄著大錘,繼續地舂著石臼里的白粿,要把它再舂得更加細潤;那邊大嫂也忙開了。她們擺開一張大桌,上面放一張竹蓆。男人們將石臼里的白粿掏出,放在席上,大嫂用木模具將席上的白粿一塊塊地壓出一個個形狀來。我拿起一塊,仔細地端祥,圓圓的,有如瓦當,印有各種吉祥的圖案和“福”“壽”等吉祥文字。這一塊塊白米粿也傳承著文化,傳承著鄉村世代相襲的民風民俗。

一臼又一臼。男人們掄著木錘,女人們壓著粿模。陽光照進了大廳,照在了柱子上新貼的對聯上,照在了桌面上的白米粿上,照在了每一個的臉龐上,大廳,一片喜色。

當你坐在席上,看著大嫂端上那碗剛剛從鍋里炒出的白米粿:條形的白米粿、青綠的蔬菜、肥瘦相間的豬肉片,點綴些許紅蘿蔔絲——這色香味呀,讓人不禁胃口大開。

此時,再喝上一碗“家釀米酒”,人已微醉。不,真的是陶醉了。

來源:福州日報 2016-01-31 14:03:27
白米粿_白米粿作文0

筱陳相關文章: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