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林語堂故里
金秋,應老朋友邀請到平和縣一游。世界文化大師林語堂就誕生在這裡,所以,我們一定要去參觀林語堂故居和文學館。
清晨,我們從平和縣城出發,坐車約半小時就到達目的地。林語堂故居,坐落在山清水秀的“香蕉之鄉”坂仔鎮,它是一座磚木結構、閩南常見的小平房。白色的牆壁陳列林語堂一家人的照片,房間裡布置著舊家具和日常生活用品。有個小閣樓,從木梯上去,是一個小小的視窗。當年,林語堂稚嫩的目光就在這裡越過窗欞,和遠處的青山對視,讓青山走進血脈造就了他的高尚人生。
林語堂故居旁邊是銘新國小教室,年幼的林語堂就在這裡接受啟蒙教育,直到10歲才離開,到外地讀書升學。
坂仔鎮是林語堂先生一生中“魂牽夢縈”的地方,他在這裡度過了美好的童年時代。他曾在《八十自敘》中說:“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觀念和簡樸的思想,那完全得之於閩南坂仔之秀美山陵,因為我相信我仍然用簡樸的農家弟子的眼睛來觀看人生。”
現在,林語堂故居附近又開建了一座林語堂文學館,一代文宗季羨林題寫館名,為這棟建築增輝不少。館前一棵大菩提樹長得茂盛而富有生機,十分壯觀。樹下隨意放置著條形石和石桌,供遊人小憩。林語堂文學館內有林語堂參加各種活動的照片和實物,充分展示了林語堂先生一生的偉大創作成就。他是“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世界大師,一生著有《京華煙雲》《吾國吾民》等許多巨著,給後人留下11部中文著作,40部英文著作和9部翻譯作品,數萬篇散文、小說確立了他在國際文壇的地位。
林語堂從國小到中學均是高材生,1911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約翰大學,畢業後入清華學校任教。以後,又赴美國、德國留學,獲得美國哈佛大學的碩士學位、德國萊比錫大學的博士學位。1923年學成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師範大學講師。1924年《語絲》創刊,與魯迅、周作人等一起成為《語絲》雜誌的主要撰稿人。1972年他主編的《當代漢英文字典》,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1975年任國際筆會副會長,同年作品《京華煙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1976年3月26日病逝於香港,安葬於台北陽明山居所的後花園裡,享年81歲。
林語堂熱愛祖國,孜孜不倦地耕耘文化領域。他創辦了《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刊物,提倡幽默、閒適、性靈文學,被譽為幽默大師。特別在中西文化交流領域取得巨大成就,成功地將“中國”推向世界,讓世界了解真實的中國。
相信林語堂故居和林語堂文學館將成為促進海峽兩岸和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個熱點,將成為文化旅遊的一大勝地。
來源:福州日報 2015-11-20 1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