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卻的歷史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走進瀋陽的“九·一八”紀念館。紀念館的前面就是著名的“殘歷碑”,巨大的碑體形同翻開的檯曆,時間凝固在1931年9月18日,上面布滿彈痕與骷髏,似千萬個冤魂在控訴著80多年前的那場民族劫難。旁邊橫放著一截鋼筋混凝土製成的石碑,形同 * 尾翼,這個彈形碑為“九·一八事變 * 碑”。有形的岩體無聲地刻錄著不能忘卻的那一天:1931年9月18日——這個飽含中國人民血淚和屈辱的日子。
紀念館的主體是面積達到9180平方米的地下展廳,整個展廳呈U型結構。紀念館裡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實物、一段段視頻、一組組雕塑,記錄著中國從甲午海戰到東北淪陷這期間的日本侵華史和民族屈辱史。沉悶幽長的甬道,仿真的蠟像場景,讓人有如穿行在時空隧道,走近恐怖血腥的年代——日軍張狂的獰笑,國人無助的吶喊;燒殺搶掠的驕橫,惶恐無奈的哽咽;慘絕人寰的殺戮,累累白骨的控訴;滅絕人性的 * 試驗,生靈塗炭的痛苦記憶……就像這條甬道,已經到了暗無天日的谷底。此刻,我心中除了對同胞無限的哀傷,就是對日寇切齒的痛恨。泱泱中華,淪落於此!為什麼?答案顯而易見,落後就要挨打。沒有強大的國家後盾哪來的民權民生?
轉過血淚斑駁的陳列廳,是場景逼真的蠟像館,這裡有雪後白樺林中抗日聯軍的露營地,耳熟能詳的《我們都是神 * 》旋律在耳邊驟然響起;有趙一曼給幼兒的遺言,讓人對這位偉大的母親、黨的好女兒頓生敬意;有聶耳先生《義勇軍進行曲》泛黃的手稿,那催人奮起的旋律激勵著中華抗日誌士從危難中“起來”,向勝利“前進”……他們承載著歷史的重任,喚起了民族的覺醒。“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其赤。”在林海雪原,松花江畔,在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有一種聲音在怒吼,有一股力量在抗爭,有一支軍隊在戰鬥!他們是時代的先鋒、祖國的驕傲、民族不屈的脊樑,他們在國家存亡與個人生死考驗面前,凸顯出一個民族的精神標高。
走出蠟像館,燈光從之前的灰暗、陰沉變得疏朗、明亮。這裡有抗日名將馬占山手書的“還我河山”條幅,有從日軍手中繳獲的戰利品,有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書的影印件,有日本戰俘的悔過書……這裡記錄了抗戰的崢嶸歲月,閃耀著民族血性的光芒。恩格斯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白山黑水間孕育的抗日火種,終以燎原!從1931年開始,中國人民在世界反 * 戰爭東方主戰場,浴血奮戰14年,終於迫使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為捍衛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貢獻!
步出紀念館,看見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正對著刻有“勿忘國恥”的青銅警示鐘行軍禮。他對我和周圍的參觀者說:我是一名老兵,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的悲劇不能重演。警示鐘是對先烈的祭奠,更是對今人的警示,以史為鑑!
“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回賓館的路上,習 * 的教導在我耳邊迴蕩……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今天的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國際影響力都已今非昔比。我慶幸,生活在這個偉大時代;我發誓:勿忘昨天,銘記歷史;無愧今天,踏實工作;不負明天,投身中國夢!
來源:福州日報 2015-07-20 12: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