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散文>> 有一個叫平和的地方正文

有一個叫平和的地方

作者:黃琴玉  (字數:1300字作文)

從廈門出發,如果走瀋海高速複線,只需要一個小時,就是走324國道,也不過兩個小時,經過漳州城,到達一個叫“平和”的地方。

素有“五江之源”的平和縣,一如它的縣名,披掛著69.8%的森林覆蓋率,平和地存在於廈門和汕頭兩個經濟特區之間。

說到平和,要先說到兩個人。一個是王陽明,這位“明朝第一人”,明朝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因為他奏請設立了平和縣,被譽為“平和之父”。因為王陽明,從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開始,中國的版圖上就多了一個叫“平和縣”的地方。

“我是漳州府平和縣人”,“我的家鄉是天底下最美的地方”,說這句話的人叫林語堂,一個享譽世界的文化大師。他閒適、幽默、平和、快樂,畢生把自己的家鄉平和放置在漂泊的行囊里,眷念回望。平和於他,不僅僅是家鄉區域的概念,更是一種創作風格,一種人格修養,一種精神境界,一種人生高度。

林語堂出生的時間離我們比較近。1895年10月10日,林語堂誕生於平和的坂仔鎮,當年的故居還在。林語堂在此度過美好的童年時代,接受啟蒙教育,直到10歲前往廈門讀書。林語堂從平和出發,漸行漸遠,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或許他是一隻風箏,搖曳蒼穹,但無論多高多遠,故鄉平和就是風箏這頭的墜子,緊緊地拉扯著他。

“我經常思念起自己兒時常去的河邊,聽河水流淌的聲音,仰望高山,看山頂雲彩的變幻。”林語堂對家鄉的山色始終念念不忘,並感念“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觀念和簡樸的思想,那完全得之於閩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坂仔的青山深入到林語堂的血液之中,讓他愛真、愛美,相信簡樸的生活與高尚的思想,造就了他的高地人生觀。林語堂曾經說過“十尖石起時入夢,為學養性全在茲”,這,應該是林語堂對家鄉平和青山的最高禮讚。

平和是個多山的縣,令林語堂念念不忘的平和青山,在平和境內連綿起伏,層層疊疊,最為著名的有幾座:靈通山、大芹山、太極峰、三平。

靈通山有“閩南第一名山”之譽,有七峰、十寺(岩)、十八景。山石相連,巨石累累,山峰千姿百態,以險、奇、峻、秀揚名天下。靈通雖奇秀,“然以僻在遐荒,舟車修阻,瓢鼓限於魚津,冠蓋回於雁翼,徒為樵夫豎指顧動色,雖在鄉邑之內,無復知之者”,“與黃山相似,當無不及,或有過之”。這是曾在靈通山崖之間隱居讀書的明朝黃道周所寫的《梁峰二山賦》中的幾句。靈通山,留下黃道周、徐霞客、陳天定等諸多文人墨客飄逸的身影。

靈通山與大芹山遙相對望。大芹山為“閩南第一高峰”,以主峰1544.8米的海拔高度傲立,主峰周邊有15座高山,雲霧浸染的茶葉有著別樣的芬芳。太極峰則是在平和最早的縣城南勝境內,峰頂石頭千姿百態,仿佛天然的盆景園。臨近峰頂處的巨石,有天地會創始人萬五道宗勒石的“太極峰”三個字,頗有風雲變幻的感覺。而朝聖聖地三平寺,在風景極佳的山谷里,古時曾有過八大勝景,流泉飛瀑,綠樹山,更重要的是,因為三平祖師,三平成為閩粵、東南亞關注的焦點,三平祖師文化園、如意谷等讓三平揚名海內外。

從坂仔出發,順著曼妙的西溪航道前往廈門求學,沿途美景給十二三歲的林語堂留下畢生難忘的種種意象。“樂何如之!美何如之!”林語堂連連讚嘆。“凡人幼年所聞歌調,所見景色,所食之味,所嗅花香,類皆沁人心脾,在血脈中循環,每每觸景生情,不能自己。”故鄉之味,留給林語堂的不僅僅是記憶,更是生命的密碼,是根的所在。讓林語堂念念不忘的平和,是一個足以讓世界目光定格的地方。

黃琴玉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