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藏山溪里
作者:蘇靜 (字數:1000字作文)
連江縣筱埕鎮大埕村,古稱大亭,別稱蓮亭,位於黃岐半島西南面,境內有千米金沙海灘等濱海旅遊資源。
周末,我獨自沿官安公路左側的一條進山小路行進,悠閒自在。
走進一個壯觀的山門,抬頭遠望,一座古寺宛如仙閣藏臥山凹里。
寺曰“永寧寺”,舊稱永寧院,取“永久安寧”之意,坐落於大埕漁村山溪里蓮花山麓,始建於宋嘉祐二年(1057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相傳河南洛陽白馬寺年輕僧人永昌雲遊至此,夢蓮花墜地,蓮心發祥,鏇即四方化緣,募建永寧院,收留過往僧人,宣傳佛學,發展僧徒。宣和七年(1125年),年近九旬的永昌法師率僧眾修造通寺道路,在母游橋丹霞嶺鋪設400餘級石階,並在嶺崖邊題寫行書崖刻,文曰:“永寧院比丘永昌,恭為四恩三有修嶺一條,宣和七年十月一日題。”元末明初,倭寇犯境,永寧寺被燒毀,夷為平地,僧人被殺。明正統元年(1436年),鄉民集資重修,僧人采海邊“峰牛壇”岩石建了天王殿、大雄寶殿、大士殿三進院落,永寧院亦更名為“永寧寺”。寺院整體布局與鼓山湧泉寺極為相似,游僧及新收的僧徒空前增多,鼎盛時,僧徒達99人,堪稱連江東南沿海第一大寺,名列《福州府志》連江寺觀第三位。1447年,時任定海千戶所千戶的方義力予募修,重塑佛像金身,香火鼎盛。明末,因倭寇再次犯境,永寧寺與蓮亭舊址同時毀於倭亂。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連江覆釜山僧人智德、昌雄、定靜等慕名來此,在遺址北段又草蓋一間小寺,由智德師在此安身。1983年,昌雄法師返回故寺,四方奔走主持募修,又建新寺一座。1992年,福鼎僧人界雲到寺協助昌雄打理寺產。1997年,鄰村筱埕居士淨蓮接任住持,先後修建大雄寶殿、廚房、齋廳、僧房,重塑佛像金身,使千年古剎重展新姿。
走進天王殿,但見紅牆丹瓦,高檐飛翹,莊嚴肅穆。寺前門後,兩側貼著眾多新撰的對聯,都是用紅紙寫就的,尚未嵌刻。不過,筆者還是喜歡原先的一副“藏頭聯”:“永秉誠心朝香禪寺,寧緣實意拜佛如來。”聯語雖無深意,但通俗易懂,可惜現已不見了蹤影。
步入寺中,香客寥寥無幾,卻能聞及一種濃郁的梵香,輕輕一吸,直沁心脾。寺里老妮一杯清茶相迎讓座,讓我感受到一種久違的鄉情的溫馨。
永寧禪寺景區範圍大,景點妙,古蹟多。東靠棋盤山,西到虎巷裡,南鄰亭頭嶺,北至半鋪里,可遊覽面積5萬平方米,有山溪春雲、棋盤觀日、仙腳跡、古井、古榕、山溪水庫等景點,文物古蹟則有母游橋宋代崖刻、宋代石洗碗槽、洗澡桶以及明代大理寺丞孫文錫父母墓葬、溫陵左都督荊王何公墓、學士墓以及清代左都督副將“懷遠將軍”墓等古墓葬群落。
長久伏案,臂酸腳軟,此番獨步行走山間古剎,下得山來,頓覺心曠神怡,倦意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