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有心
作者:潘姝苗 (字數:900字作文)
草木有心,我一直相信。《項脊軒志》里說:“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一語令人良久思忖。
我住的這一片小區,除了開盤初期,為吸引業主種了幾十株松樹,再也沒有更多的綠色可以飽覽。每日清晨醒來,只感到日光下視線和呼吸的饑渴。鳥兒在空調的洞隙間時飛時落,撲稜稜地拍打著翅翼,它們找不到棲息的家園,我也為它們的倉皇落魄而心慌意亂。據說近期南京市規劃捷運時,要移走行道旁的幾百棵梧桐樹,立即觸發了一場民眾護樹運動。幾番博弈之後,市政府重新修改了部分線路,梧桐樹得以保留。“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我覺得植物本身就具有引領的意味,就像標註一座城市的悠久,一處景點的奇絕,必須得有幾株古樹作為見證一樣。草木有心,難道人不該對它們有所敬畏嗎?
身在市井,為求綠意多不甘寂寞,賦閒的老人最善經營時光。於是生日蛋糕的泡沫盒、生鏽或破漏的盆缽、塑膠和瓷瓦的花盆,像雨後春筍一般在小區內高矮錯落地擺放著。青翠的香蔥、碧綠的菜秧,支了架的西紅柿、搭了桿的黃瓜,辣椒、茄子競相打苞,還有伸展開的西瓜藤、南瓜苗……不想小區裡的彈丸之地,竟被老人們開墾出田園的紅火來。
每日下班,都能看到老人們擔水澆灌的身影,他們與土相親,結緣草木,意趣恰如牆角綠苔,聊勝於無。不論能收穫多少瓜果蔬菜,這份淡然喜悅的活計,已足夠安慰枯寂的日子。一樓老伯有一隅精心打理的庭院,探眼看去,可見草木招展,生機鼎沸。他對植物的喜好不分貴賤,無論枝葉參差的盆景、盤根虬結的樹幹,還是曼妙柔韌的藤蘿,都一叢叢新鮮欲滴,裹挾著陽光雨露的召喚,催開了各處的陽台亭角。三樓一家住著祖孫三代,兒子是海員,常年在外。滿頭銀髮的奶奶時常在媳婦上班、孫子上學時孤零零地站在路旁。自從在樓下拓出兩方一丈開外的土地,她日復一日持著鏟子,將光陰碾過每一寸泥土。她仿佛把菜當成了孩子似的,她的手每捋向一絲葉脈,捻起一粒石子,面目里便含笑。偶爾路經,見我就招呼:“下班啦,拿些蔥回家做湯吃?”看她安穩地笑,我的心也被染綠。“情必近於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自然之草木猶如美人的明眸,好似孕育情操的搖籃,正因草木有心,日思夜想的家園才有了標記。移情草木,人類的文明才不至於無可寄託,夢裡的山水才能找到柔軟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