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寫作得高分的9條制勝法寶
有些學生在考試時一見到作文題,便感到很對自己的胃口,覺得有很多內容要寫。於是乎千言萬語湧上心頭,寫著前一句想著後一句。往往前句尚未寫完便接上了後一句,辛辛苦苦寫了一大堆,猶覺余意未盡。結果令考官頭疼不己,無法繼續往下看。原因就在於這種沒有構思、未理提綱的作文章法太亂,語言質量差。無論是四、六級考試還是研究生入學考試,我國的作文試題都是規定式作文(controlled writing),這跟國外考試不一樣。因此,寫作時必須按給出的提綱或提示去寫,任何過於放任自由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更不要另有所圖,滔滔不絕。這是進入實際操作前的一個基本認識問題,稍不留神就會出問題。
滔滔不絕“意識流”
控制這種“意識流”的寫法,必須嚴格按照三點提綱來寫。假如第一段要求描述某個現象,務必不要先進行的原因分析,否則到了第二段該分析原因的時候就沒東西可寫了。明智的做法是投其所好,該如何就如何,這一原則適用於所有的考試。另外,有的考生一方面有話則多,一發而不可收,控制不了自己;一方面無話則隱,該說的話沒的有說出來。我們不妨把作文的要求量化到每一個段落:一篇200詞左右的作文一般不會超過15句話,把這15句話根據題目要求分配到各段中去,每一段大模只說那么幾句話,絕不多說。事實上往往是說得越多,錯誤越多。因此,跟著提綱走,每一段不要寫得太多,點到為止,見好就收,這才是最穩妥的對策。
無話可說真難受
無話可說是滔滔不絕的對立面。有的考生題目看得懂,提綱也一目了然,就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在考場上頭腦一片空白,想到的也只是空泛的東西。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用中文也難以寫好,更何況要用英文去表達。針對這一情況,辦法就是要善於聯想到一些具體的事實、的具體的例證以及具體的現象。聯想起具體細小的事情,再形成觀點。把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帶來的思考變成作文里的實質內容,這不失為一種很好的策略。
平時多練勤思考
在寫作時頭腦出現空白,應該由具體細小的、的瑣碎的、的微不足道的事物所引發的思考形成觀點,再進行論述。這種定式思維的形成需要平時多下功夫多練習。從無話可說到有話可說,有個例子讓人不無啟發。在種種場合下,經常要歡迎領導講幾句話。領導往往首先開口說:同志們大家好,我利用這個機會講三句話。講第一句話時,腦的子裡不知道第二句話是什麼,講第二句話時,根本就沒想第三句話要說什麼。但他最終說了三句話,以“謝謝大家”的結束講話。領導講話“1、2、3”成了一種定式,他總能找到有關內容講幾點,這種功夫是長期磨練的結果。
真情流露沒必要
考試時,監考老師通常發現有的考生坐在那裡根本就是在玩深沉,他在那裡思考人生的偉大哲理;他在那裡要想出一個觀點,想出一個理由,想出一個措施,非要顯得與眾不同。陷入這種境地的考生,顯然犯了一個根本性的錯誤。參考時間為40分鐘的作文,一般應該在35分鐘之內完成,再用幾分鐘的時間檢查語言錯誤。可有的考生十幾分鐘一句話都寫不了,就是因為他太進入角色了,他想向判卷的老師掏心掏肺。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表達順暢最關鍵
考作文的目的純粹是通過這一命題形式,考查考生的英文水平如何。命題人關注的是書面表達能力是否順暢,而不是看一個人有沒有內容,思想有沒有深度。千萬不要去猜測判卷的老師喜歡什麼觀點。只有當作文明顯離題時,內容才體現出其重要性。不管原因也好,措施也好,某一考生想到的任何一點,很可能命題人早已料到,而且肯定會被成千上萬的考生重複無數遍。因而曾經令自己激動一時的想法,在判卷的老師看來全無感覺。規定式作文的拓展空間本來就非常有限,所以只要把作文按命題要求表達順暢是關鍵。
英文表達憋得慌
很多學生在作文時最大障礙就是用英文表達意思很困難。對於這一點,首先要樹立信心。實際上,大部分考生都受過正規的大學英文教育,即使是一些自學的考生,其英文水平也足以寫好一篇考研作文。關鍵在於要把這種潛力挖掘出來。《朗文字典》(Longman的Dictionary)的最大特點,就是用2000個核心詞來解釋幾十萬個詞條,而且詞條大都有幾個義l項。由此可見,並不一定要用多么複雜l的英文來表達,也不一定非得添加一些高難度的單詞以加深判卷老師的印象。事實上,簡單的語言也能表達複雜的事物。著名的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以其明白曉暢的語言吸引了千千萬萬的讀者,就是一個明證。
英文思維不現實
用英文思維來寫作文是不現實的。如果能用英文思維,也就談不上會遇到多大的困難了。在實際寫作過程當中,腦子裡想的是中文句子,然後把一個一個的中文句子譯成英文。在翻譯的時候努力尋求一一對應的關係,希望找到與中文詞對應的英文單詞。結果句子結構和單詞的選用受到中文的影響,自己感覺上也是“憋”得費勁,或者覺得表達出來了,意思差不多,而實際上給人的感覺依然還是中文。若是讓老外來看這篇作文的話,也許根本就弄不清楚文章的內容,而判卷的中國老師在判卷時往往能想像出文章是怎樣寫出來的。在這種情況下,出路在於把中文譯成英文時,不要去追求一一對應的關係,而應該“得其意,忘其形”。
語言表達簡單化
在寫作時用簡單的語言把複雜的意思表達出來也可謂之偉大。對於一個一時找不著詞的概念,應該用一種迂迴曲折的方式把意思表達清楚。或用一個短語,或用一個從句,或三言兩語,如果沒出什麼語言錯誤的話,這也算是一種偉大!
處於被動危害大
很多人在寫作過程中從頭至尾都處於被動狀態,當有內容想要表達清楚的時候,卻又發現種種途徑都不可能表達好,只好硬著頭皮把自己意識到沒把握的東西勉強寫上去。毫無疑問,這種連自己都意識到可能是錯誤的東西,只會產生於己不利的負面作用。所以,當有的內容感覺一點找不著、的英文實在表達不清楚的時候,就應該徹底地放棄。開動腦筋多想幾點內容、的理由和措施,假構想到四條理由,但因為語言表達的問題,其中一條理由說不清楚,那么就應當機立斷地把它放棄,寫上另外三點理由就可以了(或許兩點就夠了)。由此可見,積極主動的態度會使自己在考試中有更大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