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高考,七月流亡
當我們回顧歷史,搖旗吶喊“舉子的時代離我們而去”的時候,高考已出其不意地壓的人喘不過氣。
將數十年勞苦付諸一紙試卷,這是中國大多數青年學生不可抗爭的命運。歷史繼續上演著九小時改變人一生的戲劇。九小時對於廣大考生來說即短暫又漫長。短暫是十年磨一劍的短暫。漫長是心徨徨然似驚似喜似哀似悲的漫長。考生們是在用這九個小時做一場盛大而隆重的 * ,賭注是數十年的勞苦學習,他們希望的開盤結局是四年的安心以及四十年的安逸。而他們中又有幾人能償所願?
六月我們在高考,我們也在準備著流亡。
當然有人會說:“金榜題名”為人生極致。然而在古代科舉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最高的儒生境界,也早已被後世冷峻的史家揭露的體無完膚時,人們是否在考慮當今的高考制度有沒有一種完善的文化體系,是不是有一種文化意識形態的支撐。回眸短暫的高考史,人們定然悚然而驚,我們在高考,而我們又不足以拿高考作為信仰,那我們的信仰何在?
當代信仰危機時代的中國,高考似乎難以成為社會出納的載體。高考制度和大學教育不接軌是人們不願正視的問題,這正是一種不完善的文化系統的問題。缺乏統一的文化信仰,社會教育家們各施其職,但始終沒能完善,不能結合成一種統一的文化體。要想使高考制度至善至美,當務之急是完備青年學生的文化信仰。
在信仰危機的世道,考生們孜孜以求,除了可憐兮兮,苟且偷生的書生夢想之外,還有什麼呢?千千萬萬讀書人為了高考交付了自己本該斑駁陸離的青春。在高考的路上,我們沒有聽到壯闊的軍號,只剩下了哀歌聲聲。但願在新的文化制度下,我們不要見到新范進、孔乙己者流。
在現今的高考制度下,學生都是批量生產,似乎是在應試的模具中製造,然後交付給社會,個個都型號相同,不生任何枝節。而老師的處境也極為尷尬。老師本是園丁,是育才的有機質,今卻成了應試教育下培養應試人才的工具。他們最了解高考,他們也最明白,我們是在高考,同時也在流亡。
六月,高考來的太突然,但流亡已注定。七月又有幾人能喜。成績好,他們在感嘆只讓十年苦讀成了今日歡笑一場的成本。成績差,他們在哀嘆十年苦讀或成了今日的一枕黃梁。千千萬萬的考生抬起頭,他們在說,高考結束了,而我們又是在哪裡。
但願所有的考生在高考的同時已看清了流亡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