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知足
常言道:“知足常樂!”但知足者未必能長樂。而且,一個人要活得精彩,就要不斷地追求。所以,人,都要有一種永不知足的精神。
有人說:“人生的美麗,在於探索未知世界的精彩。”這就是源於一種永不知足的精神。愛迪生,他的一生暫短,卻活在不斷的探索中。他一生的發明有一千多項,平均生命中的每十天就有一項新發明。他的一生是燦爛的。
在美麗的音樂殿堂里,有一段美麗的傳說,而主角就是“路德維希貝多芬”。他不甘平庸,要在一片滿布名人的歐洲大陸,創出自己生活的篇章,以致招來一片憤怒的指責;他不甘墮落,雙耳失聰了之後,仍要以音符表達他內心的思想,從而寫出《命運》這一足以振撼心靈的篇章。錯亂的愛情,殘酷的背叛,渾噩的社會,不公的命運,始終無法熄滅他熾熱的心靈。那一股熾熱源於一種永不知足的精神。
要是比別人優秀一些就知足了呢?
仲永很小的時候“指物作詩立就,起文理皆有可觀者。”而“邑人奇之”,常客待仲永父親,或花錢買仲永的題詩。仲永的父親“利其然,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幾年後,仲永“泯然眾人矣。”
但是,回想魯迅一生,23歲寫成著名詩篇《自題小像》,27歲發表著名論文《摩羅詩里論》。初有成就後,仍不忘當年“棄醫從文”的壯志,發奮著作,向國人“吶喊”,此外還翻譯外國著名作家的作品。魯迅成為現代文壇一巨擘。
切莫認為知足了就是追求一片恬靜的生活。晉陶淵明辭官歸隱,並非他已知足,而是向天下人發出抗爭。他筆下的“桃花源”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其實,天下之大,學無止境,又何時有知足的時候呢?人生在世,雖如寄蜉蝣於天地間,但若能留名於後世,又豈能輕生?
我們不能把認識停留在一個水平上淺嘗輒止,而應當有永恆的追求,讓不知足的精神永存。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0
猜你喜歡
感悟思念
2010-07-03 20:28:00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2010-07-03 17:06:00無法言出的痛
2010-07-03 21:25:00國魂
2010-07-03 18:48:00仰望
2010-07-03 19:46:00智慧的化身
2010-07-03 19:55:00舞歇歌沉
2010-07-03 23:34:00文章
2010-07-03 18:51:00微笑吧,朋友!
2010-07-03 20:36:00和諧執手未來
2010-07-03 20:29:00投資
2010-07-03 21:51:00祭奠青春
2010-07-03 19:39:00相信自己
2010-07-03 20:28:00奧運
2010-07-03 18:30:00一切如夢
2010-07-03 17:24:00我生命中的關鍵字
2010-07-03 22:17:00一步的距離
2010-07-04 07:38:00後宮怨
2010-07-03 22:15:00天降大任,自立更生
2010-07-03 20:59:00項羽
2010-07-04 17: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