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演義看三國
作者:不詳 (字數:1400字作文)
《三國演義》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支奇葩,它使得原本只有古代高級知識分子才會研究的《三國志》大眾化了。將枯燥的歷史通俗化,從而讓大多數人知道了三國這段歷史。在這點上《三國演義》開了先河。雖然《三國演義》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確實非同小可,但是在我看來《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為了突出其中人物的個性和氣概忽視了許多原本應該重視的東西。這使得《三國演義》有了些許不足,經我總結,共有三點。
其一:過分貶低曹操。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可謂是頭號冤大頭了。同樣是為了統一中國,成就霸業而互相征戰。曹操滅了稱帝的袁術是奸雄與篡賊之間狗咬狗。而劉備滅了劉章和張魯卻叫“重振漢室”,很明顯這是作者帶著有色眼鏡刻意貶低曹操的結果。曹操一生不僅在軍事上造詣不凡,在文學史上也是開了一個時代的里程碑式人物,可是作者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他貶成了一個陰險狡詐的小人,這著實有點過分。
其二:過分神化諸葛亮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可是了不得的人物啊!他活著的時候謀略天下無雙,料事如神。死了還是塊金字招牌。百萬大軍又怎么樣!我諸葛亮雖然掛了,造個木像照樣唬得你雞飛狗跳,落荒而逃。作者為了諸葛亮這塊招牌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草船借箭》是孫權的傑作,作者大筆一揮,著作權便變成了諸葛亮的了。為了諸葛亮的行頭問題,作者竟然“周冠諸葛戴”,眼睛一眨便讓諸葛亮戴上了綸巾,執上了羽扇。更甚的是作者竟然憑空捏造了《空城計》這種幾乎不可能存在的計謀。作者捏造也就算了,畢竟人家是個寫小說的,虛構一點,誇張一點還可以理解。令我想不通的是一些比較正規的兵法書籍如《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等書上竟然也用《空城計》來做事例,這就有點貽笑大方了。
其三:過分突出英雄的忠義,忽略了三國的血腥和殘酷的本質。
事實上,真正的三國不僅不具備《三國演義》中的豪氣與俠義的英雄主義精神,反而充滿血腥和殘酷。真正的三國不是英雄們逐鹿的天堂,而是百姓們受苦的煉獄。真正的三國不是一部諸侯互相攻伐的戰爭史,而是一部由千千萬萬的百姓用血和淚凝成的血淚史。東漢末年三國剛開始的時候中國還有近億的人口,三國末年之時魏國因為地處中原,地大而人多。因而人口稍多,有五百萬左右。而吳國當時的情況則是:“東吳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縣,戶口五十二萬三千,官吏三萬二千,兵二十三萬,男女老幼二百三十萬(《三國演義》)。”而占據了“天府之國”的蜀國就更慘了:“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三國志》)。”三國全部加起來,人口也不過八百萬而已。一億對八百萬,這就是三國前後的人口對比。全中國上億人在短短几十年間便有九成多死於戰亂之中,這可真當的起“十室九空”這四個字了。更悲慘的是三國的戰亂使得之後的晉朝國弱兵少,無力抵抗周圍少數民族的入侵。直接導致了“五胡亂華”――這一中華文明史上浩劫的來臨。三國真可謂罪孽深重啊!可是作者在整本書中沒有多擠出哪怕一頁紙來專門敘述當時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百姓的悲哀與苦難。這使得《三國演義》在層次上低了很多,也使得《三國演義》淪落為一本單純的文學作品,而不能如《紅樓夢》一般成為萬千學者竟相研究的學術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