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勇威壯之樊噲
漢代可以說是中國第一個真正統一的王朝,而說到漢代,大家很自然想到秦末漢初那段波詭雲譎,風浪迭起的楚漢相爭史。這段歷史可以說是變幻無常,轟轟烈烈,英雄輩出。劉邦,項羽,張良,韓信,范增,蕭何……而皓月之下卻有螢光――樊噲,劉邦妻子呂雉的妹夫,大漢開國功臣,被封舞陽侯。後人了解他是由於鴻門宴,因此,“忠勇神武、足智多謀”烙上印記,而真正的樊噲卻是忠勇,威壯。
一曰忠勇。當鴻門宴上已是劍拔弩張,險象環生時,樊噲問張良:“今日之事何如?”當得知“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時,馬上請命,“臣請入”可見主公生死與共、患難同當的君臣之義――赴湯蹈火,萬死不辭的耿耿忠心。接著,“帶劍擁盾”闖營。“欲止不內”說明戒備森嚴,而“衛士仆地”也說明了其驍勇,強悍,一個勇敢無懼的武士形象展露淋漓盡致。
二曰威壯。“噲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咄咄逼人,氣吞山河,其霸氣令西楚霸王也畏懼,怎不是威風凜凜?樊噲的無禮卻換來了項羽“壯士”禮遇:賜酒,賜肉,賜坐。“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如此令項羽這樣一個壯士都佩服的壯舉,又怎不是直率爽快的豪壯呢?
忠勇威壯樊噲盡有,而智謀,卻不是他的人生縮影。
首先,他說,“與之同命”這是匹夫之勇,逞一時之快――鹵莽。不與張良商議而闖營是為不謀。自己雖然能吃能喝,而不想想個人的過於“壯士”化隨時會使自己和主公被殺,就算料到項王“壯士惜壯士”,而不考慮范增等其他謀士是為不智。至於他那段豪氣萬里的言論,處處數落項王過失,使項王心軟。似乎可見其機智,然而這在《鴻門宴》里矛盾重重:首先,項羽的確惜壯士,不恤士人,但他是不能容忍敵人的手下批評自己的,就算他動心,但自樊噲闖帳到劉邦開溜,這么長一段時間,再加上樊噲過激言論,一心想置劉邦於死地的范增為何一言不發?這裡只有兩種可能:一,樊噲沒說這些話,司馬太公憑添;二,說過,而范增也的確進言,但項羽置之不理,司馬太公將其省略。第一種似乎不太實際。而第二種,可看出樊噲懷有賭一賭的性質:賭范增進不進言,項羽聽不聽言。這就更不是智謀了。更何況一生唯謹慎的張良是不允許的,因此說了也只有是張良教的。而無論怎樣都不見樊噲智謀。
鴻門宴外。
楚漢之爭中,樊噲一直跟隨劉邦身邊,身先士卒,充其量只不過是取上將首級的將軍,而不能像韓信,曹參,彭越,周勃,英布這些人那樣將百萬之眾攻城掠地,儘管是呂后妹夫,而劉邦不予兵權,其更本在於樊噲無智謀。連韓信也這么認為。
韓信被貶淮陰侯後,有一天,在街上閒逛時,來到樊噲家,樊噲很厚道,他“跪拜送迎,言稱臣”還說,“大王乃肯臨臣!”可韓信卻“出門”,不屑一顧說,“生乃與噲等為伍”。樊噲作為呂后妹夫,劉邦的老朋友,既是皇親又是顯貴,因此,韓信不是看不起他的地位。韓信以自己“攻必克,戰必勝”,智謀出眾而自居,因此,他看不起的當然是無智謀的人。樊噲的“足智多謀”再次被否定。
綜上所析,我們不難看出樊噲的“足智多謀”過於牽強,鴻門宴里外,永遠都只有一個“忠勇威壯”的樊噲。在此,我並不是和古人過不去,我只希望,我們現代人要用一雙全面的眼睛去看待一切,這樣,我們的先輩們在地底下能長眠。
一番煌煌大論,幾度欲擒故縱。是自己信口雌黃,侃侃而談?還是推心置腹,理直氣壯?觀者自有高見。
猜你喜歡
和無數生活在一起
2010-07-03 19:05:00無晝
2010-07-03 23:40:00壓力中綻放的生命
2010-07-03 21:56:00高中議論文範文: 民族精神
2010-07-03 16:43:00一步與一生
2010-07-03 17:42:00電子遊戲論
2010-07-03 18:36:00幸福
2010-07-03 19:10:00香盈心扉
2010-07-04 17:34:00苦難者
2010-07-03 16:49:00黑色碎片
2010-07-04 00:02:00生活
2010-07-03 21:32:00遺失的學生形象
2010-07-03 18:50:00仰望
2010-07-03 19:46:00網
2010-07-03 22:44:00我的世界
2010-07-04 15:45:00回首剎那
2010-07-03 16:34:00挫折再就生活
2010-07-03 22:40:00意外
2010-07-04 17:16:00走近歷史星空
2010-07-03 23:34:00龍
2010-07-03 20: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