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

有句老話:“得民心者得天下。”從反面理解,可以這樣子說:“哪個皇帝老子要是越過了農民們基本生存需求的底線,他就會得到農民式的報復——農民起義。”

中國農民生存需求的底線,說白點,就是吃得飽,穿得暖,有田耕,無戰禍。或許正是這樣的底線,塑造了中國農民的基本形象:樸實但不失冒進。

中國農民心中構築起如此簡單的一道底線,與腳下的土地是分不開的。自古以來,炎黃子孫就生存在這片沃土之上,腳下是厚實的大地,踩上去,心裏面才踏實。有了土地,春耕秋收,養蠶繅絲,生活過得充實。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安於現狀的傾向,於是就在心裡構築起了一道這樣的底線。他們也不想住上那瓊樓玉宇,總覺在那腳下虛空,心裡不踏實。總之,打個比方,中國農民和農村裡的牛差不多,樸實!不要仙露瓊漿,只求填飽肚子,不求亭台樓閣,只要環堵遮風。

但是,雖然牛腳下踏著厚實的大地,可它頭上還有一對角。當它們的生存底線被越過時,也會奮起反抗。中國的一部封建史,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農民的鬥爭史。歷史上的每一次農民 * ,歸根結底,就是農民的生存底線被徹底地擊破了。從秦始皇 * ,徭役苛重,引發大澤鄉起義;到崇禎無道,佞臣當權,被闖王直搗黃龍;到清廷無能,內憂外患,民不聊生,最終太平天國與其分庭抗禮達14年之久。哪一次不是因為農民們吃不飽,穿不暖,無田耕,還要服徭役,家破人亡而引起的?農民的底線一旦被擊破,就猶如大江決堤,一發不可收拾,洪流遇灘,飛流直下,不掙個魚死網破不罷休。反正自個兒活著也沒啥好日子,怎么就認命那些皇帝老爺兒天生好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冒進!

其實,人好比彈簧,彈簧的最大壓縮程度就好比人心中的底線,只有在這個範圍內,彈簧才是完好的。人們方能安身立命,維護自尊。適當的壓一下,不會有問題,但如果超過了這一限度,則會帶來巨大的反衝。這么簡單的道理,卻是皇帝老兒和農民們了幾千年時間,從火里血里得到的啊!

在這片土地上的農民呵,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盯著腳下的土地,幾千年了還是那么熱衷的眼神,那畢竟是他們的底線所在呀!背上的天,不要作對就好了。而如今,這天是風調順的,農民們,嘿!心裡樂著……

 

底線_底線作文